|
端 |
|
UTF-8 | E7 AB AF |
---|---|
大五碼 | BADD |
倉頡碼 | 卜廿山一月 |
Matthews | 6541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714;(二版)2904 |
康熙字典 | 800 |
Unicode | U+7AEF | |
---|---|---|
GB2312 | 2243 | |
四角號碼 | 0212.7 | |
頻序 A/B | 658 | 786 |
頻次 A/B | 3584 | 1172 |
普通話 | dun |
小篆 | ||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端 | 直也。从立,耑聲。〔多官切〕 (216 / 215) | 立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立」,「耑」聲,本義為正、直。 17 字 詳解: 從「立」,「耑」聲,本義為正、直。《說文》:「直也。从立,耑聲。」 《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孔穎達疏:「目容端者,目宜端正,不邪睇而視之。」 「端」可表示事物的頂部。《禮記‧檀弓下》:「柏槨以端,長六尺。」孔穎達疏:「端,猶頭也。積柏材作槨,並茸材頭,故云以端。」 「端」也表示開始。《禮記‧禮運》:「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孔穎達疏:「端,猶首也。」 「端」還表示頭緒。《禮記‧禮運》:「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孔穎達疏:「端,謂頭緒。」 「端」也指徵兆。《史記‧黥布列傳》:「赫至,上變,言布謀反有端,可先未發誅也。」 「端」還指種類。《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端」亦指事由、原委。《史記‧魏公子列傳》:「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思緒」也稱之為「端」。南朝宋鮑照〈代東門行〉:「長歌欲自慰,彌起長恨端。」 「端」也可表示仔細審視。《戰國策‧趙策一》:「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在近現代漢語中,「雙手平舉捧物」也稱「端」。《西游記》第16回:「你看那眾和尚,搬箱抬籠,搶桌端鍋,滿院裡叫苦連天。」 古代多用於喪祭場合的禮服也稱為「端」。《周禮‧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素端。」鄭玄注:「端者,取其正也。」 「端」可用作副詞。《韓非子‧飾邪》:「豎穀陽之進酒也,非以端惡子反也。」王先慎集解:「端,故也。」 「故」即「故意」。 「端」還可用作量詞,表示帛類的長度單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遺筒中箋布五端。」 691 字 相關漢字: 立,耑,故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端」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阿端衛 | (1/1)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作惡多端, 千端萬緒, 首鼠兩端, 變化多端, 異端邪說… | (5/122)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螓, 頂, 極, 競, 蕻, 釁, 蕤, 履, 末, 倪, 歙, 肇, 禍, 碗, 藉, 尖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upright; correct; proper; decent; tidy |
n. | beginning; end, extremity; clue; reason, cause; pretext; principle; doctrine |
v. | bring; arrange |
瀏覽次數: 13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