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邾 |
|
UTF-8 | E9 82 BE |
---|---|
大五碼 | D0BC |
倉頡碼 | 竹木弓中 |
Matthews | 1353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3768;(二版)4016 |
康熙字典 | 1198 |
Unicode | U+90BE | |
---|---|---|
GB2312 | 5905 | |
四角號碼 | 2792.7 | |
頻序 A/B | 6976 | 5422 |
頻次 A/B | 1 | -- |
普通話 | zh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邾 | 江夏縣。从邑,朱聲。〔陟輸切〕 (134 / 130) | 邑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與篆文從「邑」,「朱」聲,本義為周代諸侯國名,為魯附庸,也叫邾婁,後改為鄒。戰國時為楚國所滅。故地在今天山東鄒市一帶。 61 字 詳解: 金文與篆文從「邑」,「朱」聲,本義為周代諸侯國名,為魯附庸,也叫邾婁,後改為鄒。戰國時為楚國所滅。故地在今天山東鄒市一帶。《說文》:「邾,江夏縣。从邑,朱聲。」段玉裁注:「邾,江夏縣。二《志》同。《前志》曰:『衡山王吳芮者都。』按,芮都邾,見《項羽本紀》。今湖北黃州府城,去故邾城二里許是也。今大江東流徑黃州府城南,隔江相望者曰武昌縣。《水經》曰:『又東過邾縣南、鄂縣北』是也。酈善長曰:『楚宣王滅邾,徙居於此。』王隱《地道記》、劉昭《郡國志注》皆有此說。但此事不見《楚世家》。時楚之强,未必滅此彈丸,而尚以地居之。葢此地古名邾,魯附庸國,古名邾婁。依許所說,本不相謀,無庸牽合。从邑,朱聲。」 金文用作姓氏,見於邾大司馬戈等。 印璽文字用作姓氏,如《古璽彙編》1585:「邾佗」。 漢帛書疑通作「主」,見於《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139行:「不為兵邾(主),不為亂首。」意謂不做軍隊的將帥,不做禍亂的首領。 古書用作本義,如《荀子‧仲尼》:「詐邾襲莒」,意謂欺詐邾國,襲擊莒國。 448 字 相關漢字: 邑,朱,主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邾」字下錄有2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下邾巡司 | (1/1) | 詳細資料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name of a feudal state; surname |
瀏覽次數: 3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