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 |
|
||
| UTF-8 | E5 8F AE |
|---|---|
| 大五碼 | A56D |
| 倉頡碼 | 口一弓 |
| Matthews | 6383 |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568;(二版)615 |
| 康熙字典 | 100 |
| Unicode | U+53EE | |
|---|---|---|
| GB2312 | 2203 | |
| 四角號碼 | 6102.0 | |
| 頻序 A/B | 2889 | 2712 |
| 頻次 A/B | 126 | 65 |
| 普通話 |
d ng
|
|
| 形義通解 |
|---|
|
略說: 從「口」,「丁」聲。「叮」可表示囑付,亦指昆蟲用針形口器螫、刺。 32 字 詳解: 從「口」,「丁」聲。「叮」可表示囑付。《玉篇.口部》:「叮,叮嚀,囑付也。」如唐代白居易〈送客南遷〉:「曾經身困苦,不覺語叮嚀。」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夫人又說起女兒阿秀負魂一事,他千叮萬囑,休絕了魯家一脈姻親。」 「叮」也表示昆蟲用針形口器螫、刺。如唐代寒山〈詩〉:「蚊子叮鐵牛,無渠下嘴處。」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之一.鱉》:「生鱉遇蚊叮則死,死鱉得蚊煮則爛,而熏蚊者復用鱉甲。物相報復如此,異哉!」 「叮」還可作象聲詞。如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20回:「崖後有彎彎曲曲藏龍洞,洞中有叮叮噹噹滴水巖。」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那頭上珍珠的白光,直射多遠,裙上環珮,叮叮噹噹的響。」 309 字 相關漢字: 口,丁 |
| 其他方言讀音 | |
|---|---|
| 本字庫於「叮」字下錄有11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 成語彙輯 | ||
|---|---|---|
| 千叮萬囑, 叮嚀周至 | (2/2) | 詳細資料 |
| 配搭點: |
|---|
| 噹, 蚊, 嚀, 聹, 囑 |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 n. | tickling sound |
| onomatopoeia | sound of small bells |
| v. | give advice repeatedly; sting; stick with |
| 瀏覽次數: 5447 |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