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
(4)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8D 88
大五碼 A4C8 
倉頡碼 人十 
Matthews 7177 
漢語大字典 (一版)0406;(二版)442  
康熙字典 84 
Unicode U+5348
GB2312 4671 
四角號碼 8040.0 
頻序 A/B 1164  655 
頻次 A/B 1443  1561 
普通話 w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25/90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4/4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2/2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啎也。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屬皆从午。〔疑古切〕 (311 / 312)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266 疑古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骨文象舂米用的木棒,是「」的初文。
19 字

 詳解: 甲骨文象舂米用的木棒,是「」的初文。「」米的「」字從「」,可以為證(戴侗、饒炯、林義光、高鴻縉)。

  甲骨文從一豎「」,上有二圓點(以◎表示),二圓點或作虛廓(空心)形,或寫作二短橫。金文上圓點延伸為左右二斜畫,後期金文下圓點又延伸為一橫,是小篆字形的依據。

  羅振玉認為「」象馬鞭,郭沫若認為象索形,是駕馭馬匹用的繮繩和嚼子。是「」字所從,按金文已有「𠓠」字象鞭子,故此說不可靠。

  甲金文用作地支第七位,賢簋:「唯九月初吉庚午」。金文又用作人名,王子午鼎:「王子午擇其吉金」。

  《說文》:「午,啎也。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此(予)[與]矢同意。凡午之屬皆从午。」
293 字


相關漢字: ,,,,𠓠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53 p17
午餐,午夜,午後,午時,午間,午前,午飯,午休,午睡,午安
p38 p390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鎮巡司 (1/1)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祁奚舉, 夜捫心, 子卯酉, 賊臣逆, 皓月當 (5/9)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interlacing; crosswise
n. noon, midday; the south; the seventh of the twelve Terrestrial Branches
瀏覽次數: 1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