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瑟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瑟 | 庖犧所作弦樂也。从琴,必聲。〔所櫛切〕𡘼,古文瑟。 (267 / 267) | 琴 | 𤨝 𡘼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瑟 | 474 | 所櫛 |
![]() |
生 | 全清 | 齒 | 入 | 臻 | 臻/櫛 | 開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戰國楚系文字從二「 ![]() ![]() 54 字 詳解: 戰國楚系文字從二「 ![]() ![]() ![]() ![]() 「瑟」是撥弦樂器,形似古琴,常與「琴」、「竽」、「笙」等一起合奏。據傳世文獻記載,「瑟」早在西周時期已開始流行。如《詩.周南.關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尚書.益稷》:「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先秦和漢代的墓葬中也發現了不少瑟,形制不一。除了後世常用的25弦瑟外,還有19、21、23、24等弦數的瑟。(參王子初) 「瑟」引申表示莊嚴貌。如《詩.衛風.淇奧》:「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毛傳:「瑟,矜莊貌。」 「瑟」也表示眾多。如《詩.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瑟」還可作擬聲詞,形容風聲。如《文選.劉公幹〈贈從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北宋蘇軾〈仙都山鹿〉:「長松千樹風蕭瑟,仙宮去人無咫尺。」 486 字 相關漢字: 必,琴,竽,笙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18 | 周p104 | ||||
李p77 | 何p129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瑟」字下錄有15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膠柱鼓瑟, 琴瑟不調, 琴瑟和諧, 琴瑟失調, 琴瑟調和… | (5/59)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踧, 膠, 僩, 琴, 蕭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majestic |
n. | a twenty-five-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rustle |

瀏覽次數: 4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