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從「
糸」,「
咠」聲。本義是將麻析成縷狀,搓捻成綫。
25 字
詳解: 從「
糸」,「
咠」聲。本義是將麻析成縷狀,搓捻成綫。《說文》:「緝,績也。从糸,咠聲。」如《管子.輕重乙》:「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也,此之謂冬之秋。」《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鄭玄箋:「於池中柔麻,使可緝績作衣服。」
「
緝」表示縫衣邊。《釋名.釋衣服》:「緝,下橫縫,緝其下也。」如《儀禮.喪服》:「齊者何?緝也。」又泛指縫紉。如《文心雕龍.附會》:「若築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緝矣。」
「
緝」表示繼續。如《詩.大雅.行葦》:「肆筵設席,授几有緝御。」鄭玄箋:「緝,猶續也。」南朝梁劉昭〈後漢書注補志序〉:「徒懷纘緝,理慚鉤遠,迺借舊志,注以補之。」
「緝熙」表示光明。《爾雅.釋詁下》:「緝,光也。」如《詩.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毛傳:「緝熙,光明也。」《詩.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鄭玄箋:「緝熙,光明也。」
「
緝」通「
輯」,表示協調、調和。如《國語.晉語》:「及為成帥,居太傅,端刑法,緝訓典,國無姦民,後之人可則,是以受隨、范。」韋昭注:「緝,和也。」又表示收集編次。如南朝梁沈約〈佛記序〉:「適道已來,四十九載,妙應事多,宜加總緝,共成區畛。」
「
緝」後還表示捉拿、搜捕。如元代關漢卿《四春園》第三摺:「俺二人奉大人的言語,着俺緝訪殺人賊。」《明史.職官志》:「巡檢、副巡檢,俱從九品,主緝捕盜賊,盤詰奸偽。」
588 字
相關漢字: 糸,
咠,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