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手 (主部件) 共 12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若 | 甲骨文表示順,《合集》34034:「若鳳(風)」,即順風。又表示許諾、同意,《合集》7075反:「帝若(諾)」,表示上帝允諾。又表示如此、這樣,《合集》32156:「王若曰」,意謂王這樣說。 金文表示順,[竹膚]大史申鼎:「子孫是若」,意謂子孫順從、聽從。中山王鼎:「智(知)天若否」,意謂知道上天順逆之意。又表示如此、這樣,毛公鼎:「王若曰」。又通假為「赦」,中山王鼎:「隹(雖)又(有)死辠(罪)及參(三)世,亡(無)不若(赦)。」中山王鼎:「詒(辭)死辠(罪)之又(有)若(赦)」,意謂辭去死罪之赦免(朱德熙、裘錫圭)。 戰國竹簡表示如同、好像,《郭店簡.老子乙》簡5:「寵辱若纓(驚),貴大患若身」,表示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重視身體好像重視大患一樣。《郭店簡.老子乙》簡14-15:「大植(直)若屈」,表示最正直的東西好像是彎曲一樣(陳鼓應)。《郭店簡.老子丙》簡12:「慎冬(終)若始,則無敗事」,意謂慎重處理事情的終結,一如開始時那樣謹慎,就不會失敗。又讀為「諾」,表示應允、同意,《上博竹書六.競公瘧》簡13:「安(晏)子許若(諾)」。又表示如此、這樣,《清華簡一.祭公》簡1:「王若曰」。 《說文》:「叒,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叒木也。象形。凡叒之屬皆从叒。𠭚(𠭞),籒文。」 | ||||||||||||||||||
聞 | 甲骨文表示知聞,如《合集》2422:「匕(妣)己聞。」「匕(妣)己弗聞。」貞問商王先妣有沒有聽到。「聞」引申表示消息。如《合集》6077:「𢀛方亡聞。」指𢀛方沒有消息。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聽聞,如盂鼎「我聞殷述(墜)令(命)」、中山王鼎「寡人聞之」。又表示聲音、聲名傳揚,如䣄王子鐘;「其音悠悠,聞于四方。」王孫誥鐘:「肅折壯武,聞于四國。」 「聞」讀為「問」,「問」、「聞」同源,欲聞則問,既問則聞,王念孫言:「『聞』即『問』字也,言不問,則所知之事少也」金文裡表示朝問、聘問,如陳侯因[次月]錞「朝聞(問)者(諸)侯」。「聞」也假借為昏庸之「昏」,如毛公鼎:「余非庸又聞(昏),女(汝)母(毋)敢妄(荒)寍(寧)。」又假借為「婚」,如善夫克盨:「隹(唯)用獻于師尹、倗(朋)友、聞(婚)遘(媾)。」「婚媾」即姻親之義。 文獻裡「聞」用本義的例子很多,如《尚書.君奭》:「我聞在昔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于皇天。」《上博竹書五.君子為禮》簡3:「[虍壬](吾)新(親)𦖞(聞)言於夫子。」 「聞」表示消息、見聞。如《論語.季氏》:「友直,友諒,友多聞。」《上博竹書一.緇衣》簡19:「古(故)君子多𦖞(聞),齊而守之。」今本《禮記.緇衣》作「故君子多聞,質而守之」。 「聞」也表示被聽到,即有名、聞名。如《郭店簡.語叢四》簡24:「唯(雖)㦷(勇)力聞於邦不女(如)材。」《史記.五帝本紀》:「舜年二十以孝聞。」 「聞」表示傳播、傳揚。如《詩.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毛傳:「言身隱而名著也。」《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則威令不聞。」 「聞」表示嗅。如《韓非子.十過》:「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論衡.四諱》:「故鼻聞臭,口食腐,心損口惡,霍亂嘔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