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水 (主部件) 共 53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漅 | 卜辭用作人名,如《合集》28095:「盧伯漅」,盧伯即盧國的伯長。 古書用其本義,如《後漢書.明帝紀》:「漅湖出黃金,盧江太守以獻」。 | |||||||
漁 | 甲骨文中一魚一水之「漁」字只用作人名,卜辭中常見「子漁」之名,如《合集》369:「子漁亡其从」。而多於一魚的構形,則用作本義,指捕魚,如《合集》 10475:「王漁,十月」。另外,或有從「魚」從兩「又」從「网」之形,象人以雙手張網捕魚,同樣用作本義,表示捕魚的意思。另外,甲骨文又有從「魚」從「又」持竿的「䰻」字,象垂釣得魚之形。唯此字卜辭中僅用作地名,未有用作漁獵之意。 金文「漁」字有從「水」從「魚」之形,水、魚數目不一。另又有從「廾」從「魚」,象雙手捕魚,如漁卣。還有兼具「水」、「魚」、「廾」三者,如遹𣪕。金文中「漁」字多用作本義,如遹𣪕:「漁于大池」。另外,王孫漁戟中,「漁」字又有從「水」從「魚」從「泉」的寫法。王孫漁戟:「楚王孫漁之用」,「漁」用作人名,這裏指的可能是春秋晚期吳楚之戰中的楚司馬子魚(參石志廉)。 《說文》以「𩼪」為字頭,提到「𩼪,捕魚也,从𩺰,从水。漁,篆文𩼪从魚。」段注認為「𩼪」字屬籀文。「𩼪」、「漁」都承襲了省去手形的寫法。典籍中「漁」字亦多用作本義,如《易.繫辭下》:「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 | |||||||
潢 | 「潢」的本義是大片的積水,引申有深廣、寬闊、廣大等義。《荀子.王霸》「潢然兼覆之」,楊倞注:「潢與滉同,大水貌也。」《荀子.富國》「潢然兼覆之」,楊倞注:「潢與滉同。潢然,水大至之貌也。」《楚辭.九辯》「然潢洋而不可帶」,洪興祖補注:「潢,水深廣貌。」 金文表示大,師詢簋:「邦佑(有)潢辥」,「辥」即是「乂」,表示治理。全句是說使周邦得到大治(馬承源)。 《說文》:「潢,積水池。从水,黃聲。」鈕樹玉指出《韻會》所引的《說文》作「潢,積水也。」 | |||||||
潦 | 甲金文從「水」,「尞」聲,金文加從「呂」為聲符。甲金文用為地名,金文又用為國名。潦白甗:「潦白(伯)乍(作)䵼彝」。 「潦」後表示雨水大貌,《說文》:「潦,雨水大皃。从水尞聲。」 | |||||||
潾 | 甲骨文「潾」字見於《合集》27286:「叀母潾用且(祖)丁升。」按「潾」字字義未明,劉興隆認為「升」用作祭名「𥘥」,疑「潾」亦為祭名,可備一說。 | |||||||
澫 | 卜辭意義不明,或為人名,或為地名(參徐在國)。 「澫」即為後世的「濿」(羅振玉),「濿」通作「瀨」,如《上博竹書四.逸詩.交交鳴烏》簡3:「交交鳴烏,集于中澫(瀨)」,「瀨」表示水流中的沙灘,全句意謂鳴叫的烏鴉群集在水流中的沙灘上;又如石鼓文《汧沔》:「澫(瀨)又(有)小魚」,「瀨」表示水流,全句意謂水流之中有小魚。 | |||||||
濘 | 「濘」的常用義是泥濘。《廣雅.釋詁三》:「濘,泥也。」如《左傳.僖公十五年》:「壬戌,戰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杜預注:「濘,泥也。還,便旋也。小駟不調,故隋(墮)泥中。」《文選.張景陽〈七命〉》:「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濘」也表示陷在泥中。《廣韻.霽韻》:「濘,濘陷。」如《管子.地員》:「五粟之狀,淖而不肕,剛而不觳,不濘車輪,不汙手足。」《三國志.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時方夏水雨,而濱海洿下,濘滯不通,虜亦遮守蹊要,軍不得進。」 | |||||||
濞 |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8357:「于濞。」 《說文》:「濞,水暴至聲。从水,鼻聲。」按宋玉〈高唐賦〉:「濞洶洶其無聲兮。」李善注引《字林》:「濞,水暴至聲。」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滂濞沆瀣。」司馬彪曰:「滂濞,水聲也。」 後世字書謂「濞」可通假作「淠」、「𣹮」,《集韻》:「濞通作𣹮」,《六書故》:「濞與淠通。」參見「淠」。 | |||||||
濤 | 「濤」又表示波濤一樣的聲音。如元代歐陽玄〈漫題四絕〉:「翰長書閑來啜茗,下簾危坐聽松濤。」明代王世貞〈游虞山拂水巖〉:「風巖畫激諸天雨,陰壑寒生萬樹濤。」 甲骨文有從「水」從「𠃬」的字形,或釋為「濤」。(商承祚)《合集》10984:「…田于𣵬。」「𣵬」用為地名。 | |||||||
濼 | 甲骨文「水」旁或於「樂」兩邊重複書寫。《說文》:「濼,齊魯閒水也。从水,樂聲。《春秋傳》曰:公會齊矦于濼。」 卜辭收有「濼」字,但辭例殘缺,意義不明,參見《合集》5902。 金文「濼」通作「樂」,表示娛樂,如虘鐘:「用濼(樂)好賓」,意謂以娛樂嘉賓。 古璽文字用於人名,如《古璽彙編》1286:「余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