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9 AD 9A |
---|---|
大五碼 | B3BD |
倉頡碼 | 弓田火 |
Matthews | 7668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4674;(二版)4983 |
康熙字典 | 1393 |
Unicode | U+9B5A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2733.6 | |
頻序 A/B | 571 | 663 |
頻次 A/B | 4475 | 1527 |
普通話 | y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魚 | 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似。凡魚之屬皆从魚。〔語居切〕 (242 / 242) | 魚 | 𤋳 |
形義通解 |
---|
略說: 象魚形。古人用來通稱水中的動物。 16 字 詳解: 象魚形。《說文》云:「魚,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似。凡魚之屬皆从魚。」古人通稱動物為蟲,所以「水蟲」指的是水中的動物。 魚字在甲骨文、金文的形體象形程度較高,後來古人為了方便書寫,以較平直的線條取代原來的寫法。春秋戰國以後,魚尾漸訛作「火」形(羅振玉、季旭昇)。段玉裁注《說文》亦提到:「其尾皆枝,故象枝形,非从火也。」 甲骨文中多用作魚蝦之魚,如《合集》16203:「甲申卜,不其网魚」。另外,甲骨文中也有用作嘉美之意,如《合集》14591:「今[日]其雨,在甫。魚」。後來,記錄這個詞的魚字加「口」形分化作「魯」字。參見「魯」。 金文魚字亦用作魚蝦之魚,如公姞鬲「事(使)易(賜)公姞魚三百」。另毛公鼎亦提到「魚𤰈(箙)」,可與《詩經.小雅.采薇》「象弭魚服」等傳世文獻對照。「魚箙」所指一說為魚形之箭袋,或說為飾有魚皮或魚鱗的箭袋。除此以外,魚可通「漁」、「䰻」、「䱷」,解作捕魚,如井鼎「辛卯,王魚(漁)于寠池,乎(呼)井從魚(漁)」。魚亦可用作人名或氏族名。 439 字 相關漢字: 火,口,魯,漁,䰻,䱷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魚」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魚亭巡司, 魚臺縣, 魚兒浦巡司, 鯰魚口鎮巡司, 嘉魚縣… | (5/6)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如魚得水, 得魚忘筌, 沉魚落雁, 緣木求魚, 魚目混珠… | (5/472)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鮑, 獺, 豕, 翅, 池, 赬, 鯧, 筌, 釣, 蠹, 燻, 魵, 鯡, 鰒, 甲, 筴, 鮫, 罽, 鱎, 缸, 舡, 罟, 鮭, 鯚, 鮶, 鹹, 薧, 鱟, 魟, 魷, 醃, 鰩, 躍, 鰫, 鰅, 鳶, 緣, 黿, 鰭, 鯕, 鰬, 鯨, 鱖, 鰳, 臨, 漏, 鯉, 鱗, 鰱, 鮤, 落, 撈, 鱸, 鯥, 鰶, 摸, 網, 餌, 雁, 鴈, 鮨, 鱷, 鰾, 粕, 鯊, 鰤, 鱔, 羨, 腥, 鱈, 鰨, 鶙, 鰷, 塘, 渾, 鰉, 烏, 魱, 鮓, 煠, 鱵, 罾, 鯞, 鯽, 鱒, 喋, 麗, 鮈, 鯬, 鯪, 鱐, 鱆, 瀢, 鰎, 蟞, 塭, 鰂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fish; surname |
rad. | KangXi radical 195 |
瀏覽次數: 25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