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
|
UTF-8 | E5 85 AD |
---|---|
大五碼 | A4BB |
倉頡碼 | 卜金 |
Matthews | 4189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241;(二版)118 |
康熙字典 | 55 |
Unicode | U+516D | |
---|---|---|
GB2312 | 3389 | |
四角號碼 | 0080.0 | |
頻序 A/B | 294 | 255 |
頻次 A/B | 9343 | 4717 |
普通話 | li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六 | 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从入从八。凡六之屬皆从六。〔力竹切〕 (307 / 309) | 六 |
形義通解 |
---|
略說: 早期甲金文「六」與「入」同形,疑兩者古本一字。後假借作數詞,故加兩撇筆作為分化部件。 42 字 詳解: 早期甲金文「六」與「入」同形,疑兩者古本一字。後假借作數詞,故加兩撇筆作為分化部件(參郭沫若、李孝定、丁山)。一說認為「六」象一座棚舍之形,是「廬」的本字,後來才假借為數詞(劉興隆)。裘錫圭認為文字形成過程剛開始時,或會有少量流行的記號被吸收成文字,並指出「六」可能是原始社會用來記數的記號,可備一說。 《說文》:「六,《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从入从八。凡六之屬皆从六。」按此處以《易》釋字,所解當非「六」字本義。 甲骨文用作數詞,既可表示基數,《合集》32320:「𤉲(燎)六羊。」又可表示序數,《合集》7775:「今六月王入于商。」 金文亦用作數詞,表示基數,坪安君鼎:「六益半釿之冢(重)。」銘文中有「六𠂤」一詞,指西周時以宗周為中心的王朝軍隊,因處西土,或稱「西六𠂤」,傳世典籍作「六師」,禹鼎:「王迺命西六𠂤(師)、殷八𠂤(師)」。字又用作序數,亞魚鼎:「才(在)六月,隹(唯)王七祀翌日」,全句指在六月,王第七次祭祀的第二天。 戰國文字用作數詞,《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30-31:「質既受命,作為六類(律)六呂,辨為五音,以定男女之聖(聲)。」「六律六呂」即傳世文獻中的「十二律呂」。另,《清華簡二.繫年》簡34-35:「立六年,秦公率𠂤(師)与(與)惠公戰于倝(韓)。」 550 字 相關漢字: 入,廬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六」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六合縣, 六安州, 六安衛, 六百丈巡司, 天全六番招討使司… | (5/9)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三頭六臂, 五顏六色, 五黃六月, 六尺之孤, 六月飛霜… | (5/204)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七, 畜, 瘯, 腑, 珈, 根, 罡, 鈷, 吽, 壬, 么, 獠, 爻, 駢, 三, 壇, 騧, 臟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six |
n. | six |
瀏覽次數: 23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