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咰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咰 | 472 | 所律 |
![]() |
生 | 全清 | 齒 | 入 | 臻 | 諄/術 | 合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咰」從「口」,「◎」(「螾」)聲,構形初義不明。「◎」為卷曲迴環之形,蔡哲茂、裘錫圭認為是「螾」的象形初文,象蚯蚓之形(參見「旬」、「螾」)。 75 字 詳解: 甲骨文「咰」從「口」,「◎」(「螾」)聲,構形初義不明。「◎」為卷曲迴環之形,蔡哲茂、裘錫圭認為是「螾」的象形初文,象蚯蚓之形(參見「旬」、「螾」)。 甲骨文可能用作人名(饒宗頤)。卜辭︰「丙子卜,咰[网兔]。隻十七。」(《合集》20773)意思可能是一個名叫咰的人以網捕兔,獲得十七隻。 《玉篇》︰「咰,飲也。」《廣韻.質韻》︰「咰,飲酒皃。」 此外,咰,或作「詢」。《集韻》︰「《春秋傳》︰『咨親為詢』,或作𧪱、咰。」《篇海類編.身體類.口部》︰「咰,音荀,義同詢。」 239 字 相關漢字: 口,◎,螾,旬,詢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 | 周 | ||||
李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詢」字 | |
![]() |
黃 | 周 | ||||
李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飲酒 |
瀏覽次數: 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