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搢 |
|
UTF-8 | E6 90 A2 |
---|---|
大五碼 | DDA8 |
倉頡碼 | 手一戈日 |
Matthews | 1089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929;(二版)2043 |
康熙字典 | 375 |
Unicode | U+6422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5106.1 | |
頻序 A/B | 0 | 5422 |
頻次 A/B | 0 | -- |
普通話 | jn |
小篆 | ||
---|---|---|
|
《說文新附》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搢 | 插也。从手,晉聲。【搢紳,《前史》皆作薦紳。】〔即刃切〕 (258 / 258) | 手 | 𢸰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手」,「晉」聲。本義是插。 15 字 詳解: 從「手」,「晉」聲。本義是插。《說文新附》:「搢,插也。从手,晉聲。」如《儀禮.鄉射禮》:「三耦皆執弓,搢三而挾一个。」鄭玄注:「搢,插也,插於帶右。」二人為一耦,三耦即六人。這裡指六人執弓預備,插三箭於箭囊,手上挾一箭。古代射禮每次射四矢,故執弓準備時「搢三挾一」。 《春秋穀梁傳.僖公三年》:「陽穀之會,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搢笏」指插笏。古代君臣朝見時皆會執笏,用以記事備忘,不用時插於紳帶(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後來「搢紳」成為有官職或當過官的人的代稱,如《史記.封禪書》:「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艾安,搢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 「搢」又表示振動。如《國語.吳語》:「吾先君闔廬不貰不忍,被甲帶劍,挺鈹搢鐸,以與楚昭王毒逐於中原柏舉。」韋昭注:「挺,拔也;搢,振也。」「鐸」是樂器,「搢鐸」指搖動鐸鈴。 363 字 相關漢字: 手,晉,鐸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搢」字下錄有2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搢紳之士, 搢紳先生 | (2/2) | 詳細資料 |
瀏覽次數: 3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