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汛 |
|
UTF-8 | E6 B1 9B |
---|---|
大五碼 | A6C4 |
倉頡碼 | 水弓十 |
Matthews | 2749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554;(二版)1665 |
康熙字典 | 533 |
Unicode | U+6C5B | |
---|---|---|
GB2312 | 4920 | |
四角號碼 | 3711.0 | |
頻序 A/B | 2457 | 3597 |
頻次 A/B | 228 | 19 |
普通話 | xn |
小篆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汛 | 灑也。从水,卂聲。〔息晉切〕 (237 / 236) | 水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
汛 | 384 | 所賣 | |
汛 | 392 | 息晉 | |
汛 | 406 | 蘇佃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生 | 全清 | 齒 | 去 | 蟹 | 佳/卦 | 開 | 二 | |
心 | 全清 | 齒 | 去 | 臻 | 眞/震 | 開 | 三 | |
心 | 全清 | 齒 | 去 | 山 | 先/霰 | 開 | 四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水」,「卂」聲。本義是灑水。 16 字 詳解: 從「水」,「卂」聲。本義是灑水。《說文》:「汛,灑也。从水,卂聲。」如《文選.揚子雲〈劇秦美新〉》:「況盡汛掃前聖數千載功業,專用己之私而能享祐者哉?」《新唐書.百官志》:「奉御二人,直長六人,掌殿庭祭祀張設、湯沐、燈燭、汛掃。」 「汛」也表示季節性漲水。如唐代陸贄〈請遣使臣宣撫諸道遭水州縣狀〉:「霖雨為災,彌月不止,或川瀆汛漲,或谿谷奔流,淹沒田苗,損壞廬舍。」《宋史.河渠志》:「臣昨守杭州,聞錢塘江自元豐六年泛溢之後,潮汛往來,率無寧歲。」 「汛地」在明清時期表示軍隊駐防之地。如《明史.兵志》:「寨設把總,分汛地,明斥堠,嚴會哨。」清代孔尚任《桃花扇.投轅》:「聞得九江助餉,不日就到,今日暫免點卯,各回汛地,靜候關糧。」 316 字 相關漢字: 水,卂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汛」字下錄有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flood, high water |
瀏覽次數: 7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