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2
(9)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8 A8 84
大五碼 D0B0 
倉頡碼 大弓卜一口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3939;(二版)4195  
康熙字典 1074 
Unicode U+8A04
GB2312  
四角號碼 4001.6 
頻序 A/B 4874  5422 
頻次 A/B 14  -- 
普通話 qi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𧥠 迫也。从言,九聲。讀若求。〔巨鳩切〕 (57 / 52)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158 苦刀
208 去鳩
211 巨鳩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清 /
次清 /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說文》:「訄,迫也。从言九聲。讀若求。」
21 字

 詳解: 段玉裁注:「今俗謂逼迫人有所為曰訄。」

  此字極為冷闢,近世唯章炳麟以此字用於書名曰《訄書》。

  《訄書》初刻於1900年(庚子年),時值八國聯軍侵華、清廷衰敗、民族危機空前深重之際。章太炎目睹國事蜩螗,改良派(如康有為)的主張又讓他深感不滿,遂著此書以表達其激進的革命思想和文化主張。「」(qiú)字本身就有急切、逼迫之意,體現了作者寫作時的焦慮與決心。

  此書後來經過多次修改,最重要的修訂本是1904年的《訄書(重訂本)》,思想更為系統和成熟。
223 字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2 p162
p5 p81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逼迫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compelled, under pressure
v. coerce, compel; force; urge
瀏覽次數: 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