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8
(15)
異讀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8 AB 8D
大五碼 BDD8 
倉頡碼 卜口月尸木 
Matthews 370 
漢語大字典 (一版)3969;(二版)4229  
康熙字典 1095 
Unicode U+8ACD
GB2312  
四角號碼 0265.7 
頻序 A/B 5179  4657 
頻次 A/B 10 
普通話 zhng  zhng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1/11
其他
字例: 5/5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止也。从言,爭聲。〔側迸切〕 (53 / 48)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430 側迸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直言規諫。
18 字

 詳解: 從「」,「」聲。本義是直言規諫。《說文》:「諍,止也。从言,爭聲。」桂馥《義證》:「『止』當作『正』,『諍』、『正』聲相近。《周禮.司諫》注云:『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例子如《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即見聽,進退得關其忠,任職得行其術。」《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然時因群臣諫諍,扶贊其義,并時密陳損益,不專導諛言云。」

  「」從「」聲,在早期文獻中往往用同「」,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經傳通作『爭』。」如《戰國策.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鬭,小者必死,大者必傷。」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四)》第123-124行:「天下之兵皆去秦而牙(與)齊諍(爭)宋地,此亓(其)為禍不難矣。」「」表示爭執、爭奪。而「」也可表示勸諫、規諫。如《莊子.至樂》:「故夫子胥爭之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

  《廣雅.釋詁四》:「諍,諫也。」「」和「」義近,但有程度上的差別。《荀子.臣道》:「大臣父子兄弟有能進言於君,用則可,不用則去,謂之諫;有能進言於君,用則可,不用則死,謂之爭。」(《說苑.臣術》的文句相近,「」作「」。)「」的程度比「」嚴重,往往是以死相諫,故《荀子.臣道》又言:「伊尹、箕子,可謂諫矣;比干、子胥,可謂爭矣。」比干因為勸諫紂王而被剖心,伍子胥則被吳王夫差賜死。
587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6 p164
p17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同「

p6 p164
諍友,諫諍,諍訟,諍言
p17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174 p11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諍」的異讀字

p11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諍」的異讀字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5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面折廷, 廷面折, 諫如流 (3/3) 詳細資料
配搭點:
詞類 英文意義
v. argue; contend, forestall; contend, vie, strive; admonish
瀏覽次數: 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