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邋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邋 | 搚也。从辵,巤聲。〔良涉切〕 (41 / 35) | 辵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邋 | 537 | 盧盍 |
![]() |
來 | 次濁 | 舌 | 入 | 咸 | 談/盍 | 開 | 一 | |
邋 | 539 | 良涉 |
![]() |
來 | 次濁 | 舌 | 入 | 咸 | 鹽/葉 | 開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戰國文字從「辵」,「巤」聲,本義是踐踏(羅振玉、商承祚)。後有「邋遢」一語,指人行走之貌,或指猥瑣、不整潔之義。 56 字 詳解: 《說文》:「邋,搚也。从辵,巤聲。」桂馥義證:「本書無搚字,當為拹。」按《說文》:「拹,摺也。从手,劦聲。一曰拉也。」「搚」與「拹」均為手之動作,似與從「辵」之「邋」無關。《說文》所釋,或非本義。羅振玉認為「邋」與從「足」之「躐」同義。按《玉篇》:「躐,踐也。」《楚辭.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王逸注:「躐,踐也。」故「邋」與「躐」之本義當為踐踏。 戰國竹簡通作「獵」,指狩獵,《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91正-1:「可以寇〈冠〉,可請謁,可田邋(獵)。」又,《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簡246:「戊午生,好田邋(獵)。」參見「獵」。另字又讀作「鬣」,指動物頭、頸之毛,《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47背-3:「鳥獸鳴人之室,燔鬊及六畜毛邋(鬣)其止所,則止矣。」意謂鳥獸在人的居所內鳴叫,應焚燒頭髮及六畜頭、頸之毛於牠們停息的處所,則叫聲便會停止。《廣雅.釋器》:「鬣,毛也。」 後「邋」多用於「邋遢」一語,指人行走之貌。《廣韻.盍韻》:「邋,邋遢,行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眼見得路迢遙,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風鞭瘦馬。」或以為指行不正之義,《字彙.辵部》:「邋,邋遢,行歪貌。」又引申有不整潔、猥瑣之義,宋釋適之《金壺字考》:「邋遢,不整貌。」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類.諺語解》:「邋遢,借為人鄙猥糊塗意也。」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諺云:『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612 字 相關漢字: 辵,巤,搚,拹,足,躐,獵,鬣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7 | 周p178 | ||||
李p353 | 何p49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 | 周 | ||||
李 | 何 | |||||
HKLS德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邋」的異讀字 | |
![]() |
黃 | 周 | ||||
李p353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邋」字下錄有16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遢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slovenly |
adv. | slovenly |
v. | to read loudly; to exceed; to pass by |
瀏覽次數: 1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