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
(3)
𠓛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F0 A0 93 9B
大五碼  
倉頡碼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二版)133  
康熙字典 53 
Unicode U+204DB
GB2312  
四角號碼  
頻序 A/B   -- 
頻次 A/B -- 
普通話 j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形義通解
 略說: 《說文》:「𠓛,三合也。從入一,象三合之形。凡𠓛之屬皆从亼。讀若集。」此中所謂「三合之形」,象覆罩著的器蓋形(谷衍奎)。但「𠓛」很容易與另一部件「」相混,必須清楚地區別。
86 字

 詳解: 《說文》:「𠓛,三合也。從入一,象三合之形。凡𠓛之屬皆从亼。讀若集。」不過徐鉉懷疑「𠓛」為象形,並非如許氏所言「從入一」。然而徐氏未有說明其疑惑之因由。又《正字通》釋「𠓛」字時,認為乃「亼字之譌。本作亼。」雖亦對字形生疑,但未能清為二字之意義清楚定性。

  查「𠓛」這個部件很容易與「」相混。前者(𠓛)從入從一,指的即《說文》所指的「三合之形」,後者(亼)指的則是向下張開的「倒口」。這兩個部件都未有獨立成字,由於二者形態相近似,所以向來都很易被混淆,如古代的《說文》和當代的《漢語大字典》都只知有「𠓛」,而未知有「」。由於這兩個部件無論意義或功能都迥殊,於認知上必須清楚區別。

  就字的形態而言,「𠓛」的三劃都較直,而「」由於指向下張開的口,因此代表嘴唇的上兩劃都較彎。這一點從金文的相關字形中都可以清楚得見。

  總括而言:

  「𠓛」(Unicode U+204DB)主要引出「」、「」等字;而

  「」(Unicode U+4EBC)主要引生「」、「」及「」、「」、「」、「」等字。

  參見「」。
455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