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8 A5 B2 |
---|---|
大五碼 | C5A7 |
倉頡碼 | 卜心卜竹女 |
Matthews | 2512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3121;(二版)3326 |
康熙字典 | 1055 |
Unicode | U+8972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0173.2 | |
頻序 A/B | 1703 | 1922 |
頻次 A/B | 639 | 186 |
普通話 | x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襲 | 左衽袍。从衣,龖省聲。〔似入切〕𧟟,籀文襲不省。 (170 / 168) | 衣 | 𧟟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一「衣」在另一「衣」之內,本義是穿衣加服,即衣上加衣;金文從「衣」,「龖」聲。引申為重疊、重複、沿襲、繼承等。 59 字 詳解: 甲骨文從一「衣」在另一「衣」之內,金文從「衣」,「龖」聲,與《說文》籀文形近。本義是穿衣加服,即在衣服上再加衣服。許慎則認為本義是衣襟在左邊的內衣。《說文》:「襲,左衽袍。从衣,龖省聲。𧟟,籒文襲不省。」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詳,參《合集》27959。 金文表示覆被、蔭佑,[冬戈]簋:「永襲厥身」,表示祖先蔭佑自身。《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受之。」 戰國竹簡有兩種字形,一種從二「衣」,一「衣」寫在另一「衣」的裏頭,表示穿衣加服,衣上加衣。《禮記.內則》:「寒不敢襲。」鄭玄注:「襲謂重衣。」這種字形引申為重複、重疊、沿襲、繼承等義。戰國竹簡表示因襲、沿用,《清華簡一.楚居》簡10:「莊王徙襲樊郢」,意謂楚莊王因襲前王,在舊的都城(樊郢)居住下來。《清華簡二.繫年》簡110-111:「越王勾踐克吳,越人因襲吳之與晉爲好。」意謂越王勾踐打敗吳國,越人沿襲吳國的習慣,與晉國交好。《清華簡二.繫年》簡37-38:「懷公自秦逃歸,秦穆公乃召文公於楚,使襲懷公之室。」意謂懷公從秦國逃回來,秦穆公於是召喚文公到楚國,接受懷公在秦國的妻室。 第二種字形從「宀」,「譶」聲,用來表示出其不意的進攻,《清華簡二.繫年》簡46:「秦之戍人使人歸告曰:『我既得鄭之門管也,來襲之。』秦師將東襲鄭」,意謂秦國戍守邊疆的士兵派人回來告訴說:「我已得到鄭國大門的鑰匙,來進攻鄭國吧。」秦師將要從東進攻鄭國。《清華簡二.繫年》簡93-94:「齊莊公涉河襲朝歌,以復平陰之師。」意謂齊莊公(帶領軍隊)徒步過河,以收復平陰之戰。 「襲」用於作戰,多指秘密的進攻,以期突擊敵軍。現代漢語仍有「偷襲」一詞,指趁敵不備,突然襲擊。 漢印用作人名,《漢印文字徵》:「郭襲」。 734 字 相關漢字: 衣,龖,宀,譶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7 | 周p160 | |||||
李 | 何p48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黃 | 周 | |||||
李p358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襲」的異讀字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襲」字下錄有16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什襲珍藏, 什襲而藏, 蹈常襲故, 東抄西襲, 勞師襲遠… | (5/64)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抄, 勦, 侵, 葺, 突, 因, 夜, 遇, 猛, 什, 承, 偷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raid; attack |
v. | to make a raid on, to attack; to replicate; to inherit |
瀏覽次數: 9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