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廾 (主部件) 共 26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塞 | 金文加從二「工」,戰國文字加「土」為意符,古人多用土來堵塞物事,如大禹以息壤治洪水,故加「土」可強調填塞之義。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詳。金文通假為「息」,國名,塞公孫[爿言]父匜:「塞(息)公孫[爿言]父自乍(作)盥匜」,表示息公之孫[爿言]父製造洗滌用的匜。 簡帛文字用作本義,表示閉塞,《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17:「聽間(諫)勿塞。」表示廣納諫言,勿閉塞言路。《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319行:「居室塞窗閉戶,毋出。」《馬王堆帛書.合陰陽》簡128:「故能發閉通塞。」又與「寒」字形近而混,《馬王堆.十問》簡30:「塞〈寒〉溫安生?」 《說文》:「塞,隔也。从土从𡫳。」 | ||||
箕 | 「箕」甲骨文及早期金文作「𠀠」,即「其」字,象簸箕形,甲骨文或加兩手於「𠀠」形下,象手捧簸箕形,後來才加「竹」為義符。不過甲金文已用作虛詞,無用作簸箕義。異體又作「𠷛」、「𠔋」、「𠔝」、「𠥩」。參見「其」。 《說文》:「簸也。从竹𠀠象形,下其丌也。凡箕之屬皆从箕。𠀠,古文箕省。𠷛,亦古文箕。𠔋,亦古文箕。𠔝,籒文箕。𠥩,籒文箕。」 | ||||
糞 | 「糞」甲骨文從「廾」從「其」從數點(◎)。「廾」象兩手,「其」為「箕」之初文,數點象穢物糞便;會以手推簸箕掃除穢物,本義是掃除。甲骨或加從「帚」,會手持掃帚及簸箕清除垃圾。《說文》:「糞,棄除也。从廾推𠦒,棄釆也。官溥說:似米而非米者,矢字。」段玉裁注:「古謂除穢曰糞。今人直謂穢曰糞,此古義今義之別也。」又云:「合三字會意。」卜辭用為地名。 秦簡「糞」用作本義,表示棄除。《睡虎地.秦律十八種.金布律》:「取不可葆繕者,乃糞之。」 「糞」小篆作「𨤝」,「𠦒」是「其」(箕)的訛變。《說文》:「𠦒,箕屬。」 「糞」本義是掃除穢物,引申表示穢土、污泥。《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意謂腐爛的木頭不可雕刻,糞土的牆壁不可粉飾。 「糞」後來又表示大便。《正字通.米部》:「糞者,屎之別名。」「糞」作為肥料,引伸又有以糞施肥之意。《廣雅.釋詁》:「糞,饒也。」王念孫疏證:「糞之言肥饒也。」《禮記.月令》:「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彊。」參見「𡊄」、「𠦒」、「屎」。 | ||||
彝 | 金文也有兩種字形,第一種上承甲骨文,從「廾」,從反縛人形,手部加從「幺」,象有繩索綑綁雙手,頂部沒有人頭,卻加上一把有勾刃的刑具,旁邊數點象鮮血之形(詹鄞鑫)。人身下或從鳥足之形。注意金文反縛人形是從甲骨文「奴」字演變而來,與金文「奴」字(從「女」而不從反縛人形)字形已有分別。第二種字從「爪」從「𢆶」從「廾」,與《說文》古文形近。 「彝」字甲骨文用作祭名,從字形來看即是獻牲之祭,所獻有人牲和禽鳥之別,後因青銅器以禽鳥為造形取象,金文用作青銅祭器的泛稱,如「寶彝」、「尊彝」、「宗彝」,夨令方尊:「用乍(作)父丁寶尊彝。」表示用作祭祀父丁的常器。《左傳.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杜預注:「彝,常也,謂鐘鼎為宗廟之常器。」可見「彝」,由祭名引申指宗廟常用的青銅器(參徐中舒),再引申有常理法度之意。班簋:「隹(惟)民亡[𢓊口]才(在)彝」,意思是不順於常道(李學勤),《詩.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毛亨《傳》:「彝,常。」又《尚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敍」,意謂上天遂賜給大禹大法九種,俾常理得以維繫。 「彝族」原稱「夷族」,即古史所載的「西南夷」,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四省。不同地區有「諾蘇」、「納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稱。從事農業、畜牧業。彝族人民喜愛跳舞,著名的中國音樂「彝族舞曲」便以優美旋律描繪了彝族人歌舞的歡樂情景。 「彝文」與漢字形近,但不是漢字,而是模仿漢字所造的文字,其中不乏象形、指事文字。彝族方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部分不同地區的彝語不能相互溝通,詞匯也有不同,雖然語法結構相同。 | ||||
龏 | 甲骨文用作地名、人名、神祖名。金文除用作人名、地名外,用與「恭」同。一,表示恭敬,秦公簋:「嚴龏夤天命」,《尚書.無逸》:「嚴恭寅天命」。二,指周恭王,趞曹鼎:「龏王才(在)周新宮」。「龏王」,典籍作「共王」或「恭王」。 戰國晚竹簡「龏」亦同「恭」,《上博竹書一.緇衣》:「吾大夫龏(恭)且儉」。《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龏(恭)敬多讓」。「龏」、「恭」音義皆同,徐同柏認為「龏、恭,古今字」。此外,「龏」又與「共」通用。《郭店簡.緇衣》:「情(靖)共尔(爾)立(位)」,上博本作「龏」。《玉篇》「龔,今作供。」參見「共」、「供」、「龔」、「恭」。 《說文》:「龏,慤也。从廾龍聲。」段玉裁注:「〈心部〉曰:愨,謹也。此與心部『恭』音義同。按紀庸,似從廾得聲。」 | ||||
龔 | 後世字書以「龔」有供給之義,後作「供」,按此義於古文字未見。《說文》:「龔,給也。从共龍聲。」段玉裁注:「此與人部供音義同。今供行而龔廢矣。」又云:「秦和鐘銘:龔夤天命。言奉敬天命也。」《玉篇》:「龔,奉也。亦作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