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𡈼 (主部件) 共 3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𡈼 |
| |||||||||
童 | 童字的構形未有定論,主要有三說,一、認為辛象刑具,字象一罪犯之形(季旭昇)。二、認為「童」是古「瞳」字,象施刑於人的眼睛,本義是盲(張世超)。三、認為童是有罪的奴隸,因受髡刑(將罪犯的頭髮剃光)而得名。孩童的頭是童秃的,故謂之童(楊琳)。就字形觀之,似以第二說近是。 金文加從「東」為聲符,毛公鼎字形於東下加「土」旁。甲骨文用作地名,金文假為「動」,警懼也,毛公鼎:「毋童(動)余一人才(在)立(位)」。假為「踵」,車的結構部件,番生簋:「金童(踵)」。假為「東」,牆盤:「長伐尸(夷)童(東)」,「夷」、「東」皆周朝東部地區(參金文形義通解)。 《說文》:「童,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䇂,重省聲。𥫍,籒文童,中與𥩓中同,从廿。廿,以爲古文疾字。」 | |||||||||
朢 |
| 早期金文從臣從𡈼,與甲文同,本義為看望。銘文中除用為人名外,還借為「朔望」,乃月相名,指月滿盈也,故增「月」旁以表意。如臣辰盉:「才五月既朢辛酉」,《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說文》:「朢,月滿,與日相朢,以朝君也,从月从臣从𡈼,𡈼,朝廷也。𦣠,古文朢省。」 又有增「言」、「酉」等形,或訛「臣」為「耳」。又有不從「臣」,而增「亡」為聲符,造「望」字。可見「望」為「朢」之後起字,「望」行而「朢」廢。古代文獻中同「望」字。如《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德經》31行:「(鄰)國相朢,鷄犬之[聲相]聞……」。由於音同,金文「朢」字又借用為忘記之「忘」。 此外,「朢」、「見」甲骨文形近,皆強調「目」,故皆作人形而「目」特大。然「見」平視,故其「目」橫,「朢」遠視,故其「目」豎。參見「望」、「見」、「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