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朢 |
|
UTF-8 | E6 9C A2 |
---|---|
大五碼 | E1FB |
倉頡碼 | 尸月竹土 |
Matthews | 7043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101;(二版)2253 |
康熙字典 | 434 |
Unicode | U+6722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7710.4 | |
頻序 A/B | 0 | 5422 |
頻次 A/B | 0 | -- |
普通話 |
w![]()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朢 | 月滿,與日相朢,以朝君也。从月从臣从𡈼。𡈼,朝廷也。〔無放切〕𦣠,古文朢省。 (169 / 167) | 𡈼 | 𦣠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臣」從「𡈼」,「臣」象豎目之形,「𡈼」象人挺立土上,「朢」象人立土上舉目遠望,本義為登高遠望。「臣」在人上,目形竪起,強調極目遠望之動作。 74 字 詳解: 甲骨文從「臣」從「𡈼」,「臣」象豎目之形,「𡈼」象人挺立土上,「朢」象人立土上舉目遠望,本義為登高遠望。「臣」在人上,目形竪起,強調極目遠望之動作。或於人下加「止」(腳趾),寫作從「企」之形。卜辭「朢」用為動詞,有觀察、監視之義,為「朢」之引申義。「朢」又用為祭名、人名、地名、方國名等。 早期金文從臣從𡈼,與甲文同,本義為看望。銘文中除用為人名外,還借為「朔望」,乃月相名,指月滿盈也,故增「月」旁以表意。如臣辰盉:「才五月既朢辛酉」,《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說文》:「朢,月滿,與日相朢,以朝君也,从月从臣从𡈼,𡈼,朝廷也。𦣠,古文朢省。」 又有增「言」、「酉」等形,或訛「臣」為「耳」。又有不從「臣」,而增「亡」為聲符,造「望」字。可見「望」為「朢」之後起字,「望」行而「朢」廢。古代文獻中同「望」字。如《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德經》31行:「(鄰)國相朢,鷄犬之[聲相]聞……」。由於音同,金文「朢」字又借用為忘記之「忘」。 此外,「朢」、「見」甲骨文形近,皆強調「目」,故皆作人形而「目」特大。然「見」平視,故其「目」橫,「朢」遠視,故其「目」豎。參見「望」、「見」、「忘」。 500 字 相關漢字: 臣,𡈼,止,企,月,言,酉,耳,亡,望,忘,見,目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 | 周 | ||||
李 | 何p277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朢」的異讀字 | |
![]() |
黃p38 | 周p73 | ||||
李p42 | 何p278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望」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v. | look at, gaze at; hope, expect |
瀏覽次數: 7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