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吼 |
|
UTF-8 | E5 90 BC |
---|---|
大五碼 | A771 |
倉頡碼 | 口弓木山 |
Matthews | 2148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596;(二版)645 |
康熙字典 | 108 |
Unicode | U+543C | |
---|---|---|
GB2312 | 2680 | |
四角號碼 | 6201.0 | |
頻序 A/B | 2873 | 2319 |
頻次 A/B | 128 | 111 |
普通話 | hu |
其他 | ||
---|---|---|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口」,「孔」聲。本義是盛怒的聲音。 19 字 詳解: 從「口」,「孔」聲。《說文》無「吼」,「吼」是「㖃」的俗體。本義是盛怒的聲音。《說文》:「㖃,厚怒聲。」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字亦作呴,俗作吼。」《集韻.𣆪韻》:「吼,厚怒聲。」如《後漢書.鄧寇列傳》:「至聞(鄧)訓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清代龔自珍〈贊徑山藏〉:「徑山一疏吼寰中,野燒蒼涼弔達公。」 「吼」表示動物的鳴叫。如《西京雜記.第一》:「昆明池刻玉石為魚,每至雷雨,魚常鳴吼,鬐尾皆動。」《世說新語.雅量》:「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 「吼」亦表示風、雷等的巨大聲響。如唐代李白〈遠別離〉:「雲憑憑兮欲吼怒,堯舜當之亦禪禹。」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佛教以「獅子吼」比喻佛法威嚴,指其能震懾其他外道邪說,猶如獅子大吼,使百獸降伏一般。《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如唐代劉禹錫〈送鴻舉游江西〉:「與師相見便談空,想得高齋獅子吼。」南宋楊萬里〈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詩流倡和秋蟲鳴,僧房問答獅子吼。」 至北宋年間,蘇軾因好友陳慥(字季常)好談佛法,又畏妻,因作〈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借佛家語「獅子吼」取笑陳慥。後人便以「獅子吼」、「河東獅」等比喻兇悍、善妒的妻子,如清代趙翼〈西岩招同沈既堂王夢樓兩前輩燕集〉:「閫政嚴或跪請咎,君家伉儷無獅吼。」 635 字 相關漢字: 口,孔,㖃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 | 周 | |||||
李 | 何 | |||||
HKLS范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吼」的異讀字 | |
黃 | 周 | |||||
李 | 何p77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吼」的異讀字 | |
黃p12 | 周p21 | |||||
李p56 | 何p77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吼」字下錄有17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河東獅吼, 一牛吼地, 龍鳴獅吼, 獅吼河東, 鼉吼鯨呿… | (5/12)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怒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v. | roar; shout, cry out; howl |
瀏覽次數: 18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