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箭 |
|
UTF-8 | E7 AE AD |
---|---|
大五碼 | BD62 |
倉頡碼 | 竹廿月弓 |
Matthews | 875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994;(二版)3193 |
康熙字典 | 817 |
Unicode | U+7BAD | |
---|---|---|
GB2312 | 2893 | |
四角號碼 | 8822.1 | |
頻序 A/B | 2038 | 1645 |
頻次 A/B | 388 | 274 |
普通話 | jin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箭 | 矢也。从竹,前聲。〔子賤切〕 (95 / 90) | 竹 | 𥳭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二「矢」,是「箭」的初文。(沈培)金文從「竹」,「前」聲。本義是弓箭,即搭在弓上發射的武器。 50 字 詳解: 甲骨文從二「矢」,是「箭」的初文。(沈培)卜辭中讀為「失」,如《合集》26889「不箭(失)眾」、「其箭(失)眾」,貞問會否失去民眾。這裡指戰爭時的傷亡。戰國楚簡中也有保留這種寫法。《上博竹書一.緇衣》簡12「箭公」,郭店本寫作「晉公」,「箭」可作「晉」的聲符,據今本《禮記.緇衣》讀為「祭」。 金文從「竹」,「前」聲。小篆繼承了金文的寫法,為後世隸楷書所本。《說文》:「箭,矢也。从竹,前聲。」 金文用作本義,指弓箭的「箭」,即搭在弓上發射的武器。鄂君啟車節:「母(毋)載金、革、黽(龜)、箭。」表示不要運載金、革、龜、箭等物品。金、革、龜、箭是諸侯朝見天子時最常用的貢品,由於國君諸侯經常要用到這些珍貴禮品,所以禁止自由買賣。(馮勝君) 傳世文獻用作弓箭義的例子如《韓非子.十過》:「吾城郭已治,守備已具,錢粟已足,甲兵有餘,吾柰無箭何?」又如〈急就篇〉:「弓弩箭矢鎧兜鉾。」顏師古注:「以竹曰箭,以木曰矢。」 「箭」也是竹名,指箭竹,高近丈,節間有三尺,堅勁,可用以製箭。如《山海經.西山經》:「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無草木,多竹箭。」《史記.河渠書》:「且襃斜材木竹箭之饒,擬於巴蜀。」 「箭」也表示漏箭,即古代滴壺上用以計時的標尺。如《周禮.夏官司馬.挈壺氏》:「凡喪,縣壺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鄭玄注:「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有長短焉。」唐代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箭」還可作量詞,表示箭能射到的距離。如《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人撈起三日,無人識認,只得歛錢買棺盛殮,埋於左近一箭之地。」《水滸全傳》第117回:「宋江教把軍馬略退半箭之地,讓他軍馬出城擺列。」 724 字 相關漢字: 矢,竹,前,失,晉,祭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箭」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箭杆場巡司 | (1/1)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一箭之地, 暗箭傷人, 歸心似箭, 光陰似箭, 如箭在弦… | (5/82)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暗, 靶, 矢, 鏑, 鵰, 擋, 火, 弓, 弦, 冷, 令, 堋, 射, 逃, 鏃, 髇, 鈚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arrow |
瀏覽次數: 6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