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8
(11)
異讀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A0 8B
大五碼 D4B8 
倉頡碼 土月月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0455;(二版)489  
康熙字典 160 
Unicode U+580B
GB2312 6001 
四角號碼 4712.0 
頻序 A/B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bng  png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1/1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7/7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喪葬下土也。从土,朋聲。《春秋傳》曰:朝而堋。《禮》謂之封,《周官》謂之窆。《虞書》曰:堋淫于家。〔方鄧切〕 (289 / 291)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201 步崩
202 普朋
434 方隥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次清 /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從「」,「」聲。《說文》以為本義是把棺材下到墓穴中。
28 字

 詳解: 金文從「」,「」聲,見於戰國冉鉦鋮。戰國文字為上下結構。小篆則是左右結構。《說文》以為本義是把棺材下到墓穴中。《說文》:「堋,喪葬下土也。从土,朋聲。《春秋傳》曰:『朝而堋。』《禮》謂之封,《周官》謂之窆。《虞書》曰:『堋淫于家。』」字亦作「」,從「」,「」聲。如《左傳.昭公十二年》:「司墓之室有當道者,毀之,則朝而塴;弗毀,則日中而塴。」杜預注:「塴,下棺。」又如北宋王溥《唐會要》卷三十六「平旦而堋」,意謂早上下棺於土。

  簡帛材料以「」通作「」,如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觸龍見趙太后章》:「山陵堋」,《戰國策.趙策四》「」作「」;亦通作「」,如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復》:「出人〈入〉無疾,堋來無咎」,今《尚書.益稷》「」作「」,全句意謂出行歸來沒有疾患,賺到錢也沒有遇到災咎,「」表示錢財(參陳鼓應)。

  「」可表示用以張設射靶的小土牆,又表示箭靶,即「堋的」。如北周庾信〈北園射堂新成詩〉:「轉箭初調筈,横弓先望堋。」

  「」又可解作分水堤,為戰國時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時所創建。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33.江水》:「江水又歷都安縣,縣有桃關、漢武帝祠,李冰作大堰于此,壅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謂之湔堋。」
522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83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堋」的異讀字

p31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堋」的異讀字

p201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葬時下棺於土

p31
湔堋(分水堤),堋的(箭靶),射堋(射靶,古詩詞多見)
p119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分水的堤壩;箭靶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赤水巡司 (1/1)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n. dike, dyke; embankment; target (archery).
v. to bury; to lower the coffin into the grave; beerdigen (Ger.)
瀏覽次數: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