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6
(12)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8 8D 81
大五碼 D37B 
倉頡碼 廿一日一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3200;(二版)3411  
康熙字典 958 
Unicode U+8341
GB2312  
四角號碼 4410.6 
頻序 A/B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hun    
小篆
金文
字例: 3/3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123 胡官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是一種菜名,屬於堇菜科,似堇菜而葉子稍為大一點。
27 字

 詳解:」金文從「」,「」聲。「」所從的「」楚簡從「」,與此字下部所從相同,「」、「」是異體字,金文與後世的「」可能是同形異字。金文用作地名,地望不詳。巨荁王鼎:「巨荁。王。」「巨荁」是地名,「」表示是王室所用的鼎(李零)。

  後來的「」從「」,「」聲,本義是一種菜名,屬於堇菜科,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vaginate violet],生長在山地上,根莖肥大而短,葉子呈心臟形;夏間開淡紫色花,瓣有線紋,果實橢圓形;可入藥,有清熱、解毒等作用。古人用以調味,可使食物變得滑膩。

  古書記載用「」來調味,《禮記.內則》:「棗、栗、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鄭玄注:「謂用調和飲食也。荁,堇類也。冬用堇,夏用荁。」陸德明《釋文》:「荁,似堇而葉大也。」全句意謂食物中加放棗、栗子、糖稀或蜜以使味道變得甘甜;堇菜、荁菜、枌葉、榆葉,或用新鮮的,或用陳舊曬乾的,用水淘洗(而後調和在食物中)以使食物變得柔滑可口;加放油脂以使食物香美。《儀禮.士虞禮》:「鉶芼,用苦,若薇,有滑:夏用葵,冬用荁,有柶。」鄭玄注:「荁,堇類。」「」是盛羮的器皿,意謂器皿中作菜羮的菜,用苦菜,或者用薇,用以調味並使食物滑膩的菜:夏天用新鮮的葵菜,冬天用曬乾的堇菜,器皿中放有勺子,用以攪拌調和菜羮(參彭林)。
571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45
p340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瀏覽次數: 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