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 |
|
UTF-8 | E9 80 80 |
---|---|
大五碼 | B068 |
倉頡碼 | 卜日女 |
Matthews | 6568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3834;(二版)4089 |
康熙字典 | 1184 |
Unicode | U+9000 | |
---|---|---|
GB2312 | 4543 | |
四角號碼 | 3730.3 | |
頻序 A/B | 1073 | 1034 |
頻次 A/B | 1666 | 716 |
普通話 | tu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𢓴 | 卻也。一曰:行遲也。从彳从日从夊。〔他內切〕𢓇,𢓴或从內。退,古文从辵。 (43 / 37) | 彳 | 𢓇 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皀」從「夊」(向下的「止」(腳掌),表示離開),「皀」是食器,或不從「皀」而從「酉」或「豆」,「酉」象酒樽之形,「豆」也是食器,會飲食完畢離開之意,本義是退席,是「退」的初文(參陳秉新)。 99 字 詳解: 甲骨文從「皀」從「夊」(向下的「止」(腳掌),表示離開),「皀」是食器,或不從「皀」而從「酉」或「豆」,「酉」象酒樽之形,「豆」也是食器,會飲食完畢離開之意,本義是退席,是「退」的初文(參陳秉新)。 金文加從「彳」或「辵」為形符,「彳」、「辵」都有行走之意,更加突顯離開的意思。「退」小篆作「𢓴」,異體作「𢓇」。《說文》:「𢓴,卻也。一曰行遲也。从彳从日从夊。𢓇,𢓴或从内。退,古文从辵。」 劉釗則認為甲骨文象撤去某種祭祀,按從向外的「止」應為離開之意,撤去祭品似以從「又」(手形)較為合理,參見「徹」。 甲骨文用作祭名。金文表示後退,中山王兆域圖:「進退」。又表示從朝廷中覲見完畢返還,中山王方壺:「外之則將使上覲于天子之廟,而退與諸侯齒長於會同。」 楚簡表示引退、後退等,《郭店楚簡.老子甲》:「攻(功)述(遂)身退,天之道也。」表示功成身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君子為禮》:「顏淵退」,退表示退出之意。 413 字 相關漢字: 皀,夊,止,酉,豆,彳,辵,𢓴,𢓇,又,徹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退」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功成身退, 急流勇退, 旅進旅退, 知難而退, 退避三舍… | (5/156)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黜, 辭, 斥, 撤, 倒, 減, 急, 告, 谷, 隱, 引, 讓, 勇, 卻, 丐, 伍, 衰, 還, 進, 贓, 跘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v. | retire; withdraw; recede; decline; yield; abate; send away; exorcise; move back; retreat |
瀏覽次數: 1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