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6
(9)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9 82 BF
大五碼 D0B9 
倉頡碼 土戈弓中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3766;(二版)4014  
康熙字典 1198 
Unicode U+90BF
GB2312  
四角號碼 4732.7 
頻序 A/B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sh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6/7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附庸國,在東平亢父邿亭。从邑,寺聲。《春秋傳》曰:取邿。〔書之切〕 (135 / 131)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60 書之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是古國名。
17 字

 詳解: 金文從「」,「」聲,是古國名。《說文》:「邿,附庸國。在東平亢父邿亭。从邑,寺聲。《春秋傳》曰:『取邿。』」《禮記.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鄭玄注:「不合,謂不朝會也。小城曰附庸。」

  金文「」最早不從邑,西周晚期只作「」,春秋早期以後加「」旁作為義符,以顯國邑之義。「」是春秋時魯國的附庸國,金文用為姓氏,如寺(邿)季故公簋:「寺(邿)季故公乍(作)寶𣪘(簋)」,邿伯祀鼎:「邿白(伯)祀乍善(膳)鼎。」《春秋.襄公十三年》:「夏,取邿。」杜注:「邿,小國也,任城亢父縣有邿亭。」即今山東濟寧市東南。參見「」。
278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78
p129 p16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古國名;山名,在今山東省平陰縣西
瀏覽次數: 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