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臣 (包括子部件) 共 4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臣 | 甲骨文、金文或於「臣」瞳孔中加點作飾筆。戰國文字或有以中間豎筆貫穿瞳孔,或有於瞳孔上下疊加豎筆,小篆並沒有繼承此形。 甲金文「臣」字指奴隸。如《合集》849正:「州臣㞢(有)逃」,指州地的奴隸逃亡。《書.費誓》:「臣妾逋逃。」孔安國傳:「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令簋:「姜商(賞)令貝十朋,臣十家」,「朋」是貝的單位,全句指姜賞賜了令十朋貝幣、十家奴僕。 又「臣」的詞義從奴隸引申為屈服者,繼而引申為事君的臣僚。因此,「臣」字甲金文亦可指臣僚,如《合集》12:「小臣令眾黍」,指小臣命令群眾耕作。中山王方壺:「述(遂)定君臣之位。」又金文「臣」字可作氏族名或人名。 《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从臣。」按以「牽」訓「臣」屬聲訓。 | |||||||||
朢 | 早期金文從臣從𡈼,與甲文同,本義為看望。銘文中除用為人名外,還借為「朔望」,乃月相名,指月滿盈也,故增「月」旁以表意。如臣辰盉:「才五月既朢辛酉」,《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說文》:「朢,月滿,與日相朢,以朝君也,从月从臣从𡈼,𡈼,朝廷也。𦣠,古文朢省。」 又有增「言」、「酉」等形,或訛「臣」為「耳」。又有不從「臣」,而增「亡」為聲符,造「望」字。可見「望」為「朢」之後起字,「望」行而「朢」廢。古代文獻中同「望」字。如《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德經》31行:「(鄰)國相朢,鷄犬之[聲相]聞……」。由於音同,金文「朢」字又借用為忘記之「忘」。 此外,「朢」、「見」甲骨文形近,皆強調「目」,故皆作人形而「目」特大。然「見」平視,故其「目」橫,「朢」遠視,故其「目」豎。參見「望」、「見」、「忘」。 | |||||||||
臧 | 楊樹達認為戰敗者被獲為奴,不敢橫恣,故「臧」引申有善、好義。《說文》:「臧,善也。从臣,戕聲。𡒥,籒文。」段玉裁注:「凡物善者必隱於内也。」古時「臧」又用來表示收藏,段玉裁認為是因為凡美善的才德,必蘊藏在內。一說可能戰爭所得的財寶必須「善而藏之」,故「臧」亦是「藏」的本字,這一點從《管子》、《漢書》、《呂氏春秋》,乃至近世出土文獻如雲夢睡虎地秦簡和馬王堆帛書中「臧」字的用法皆可解藏而可得證。《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72背:「臧(藏)於草中」。 「臧」字後來進一步發展,主要循著「藏匿」這一意義展開,其中,若轉注之以「艸」便產生收藏的「藏」(埋之草下),若注之以「貝」便得賊贓的「贓」(匿藏的不法財貨),若從藏累增之以「肉」便得臟腑的「臟」(藏之於體內)等,其孳乳浸多,可謂久遠。參見「藏」,參見「贓」,參見「臟」。 金文改為從「臣」,「爿」聲,戰國文字或上承此形。 甲骨文表示善、好,《合集》3963:「其隹(唯)甲,余臧。」意謂唯有甲日那天,我(商王自稱)會好起來。 金文疑表示成功,小盂鼎:「卜,有臧」,意謂占卜,得到有功的結果。 戰國文字以從「戕」聲從「口」或「言」之字來表示「臧」,《上博竹書三.周易》簡7:「初六:帀(師)出以聿(律),不(否)[爿言](臧),凶。」「否」表示困厄,「臧」表示有功。全句意謂初六爻象是出師要有嚴明的紀律,如果紀律不明,則無論出師破敗或有功,都是凶(季旭昇)。 | |||||||||
嚚 | 後來又表示愚頑,《廣雅.釋詁一》:「嚚,愚也。」《書.堯典》:「父頑,母嚚」。賈誼《新書.道術》:「親愛利子謂之慈,反慈為嚚。」意謂親近喜愛子女,並做對他們有利的事,叫做慈愛,跟慈愛相反,叫做凶頑(參于智榮)。 又表示姦詐、偽詐,《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爲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意謂心裏不學德義的準則是固陋,嘴裏不說忠信的話是姦詐(參沈玉成)。《國語.晉語四》:「嚚瘖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童昏不可使謀。」韋昭注:「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瘖,不能言者。」全句意謂不能派使姦詐的人和啞巴說話,不能差遣聾子聆聽,不能讓蒙昧無知的人出謀獻策。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左傳》曰:『口不道忠信之言爲嚚。』引伸之義也。」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詳,見《合集》18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