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0
(6)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8 82 89
大五碼 A6D7 
倉頡碼 人月人 
Matthews 3153 
漢語大字典 (一版)2931;(二版)3127  
康熙字典 901 
Unicode U+8089
GB2312 4066 
四角號碼 4022.7 
頻序 A/B 899  852 
頻次 A/B 2195  1019 
普通話 ru  r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3/3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6/16
其他
字例: 2/2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胾肉。象形。凡肉之屬皆从肉。〔如六切〕 (87 / 81)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456 如六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骨文象獸肉之形,本義是鳥獸之肉。
17 字

 詳解: 甲骨文象獸肉之形,從甲骨演變至小篆,「」中或多加一筆,字形漸與「」形相混。本義是鳥獸之肉。《說文》:「肉,胾肉。象形。凡肉之屬皆从肉。」段玉裁注:「肉,大臠也,謂鳥獸之肉。……人曰肌,鳥獸曰肉,此其分別也。」「」是漢字的主要部首之一。

  由於戰國文字「」字與「」字字形相近,不少從「」旁的字都跟從「」旁的字混了起來。「」在隸書、楷書裏,為了避免跟「」相混,所以繁化成「」形。此外「」還有「」的俗體寫法,「」、「」古音相近,因此「」的俗體以「」為聲符。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獸肉。《合集》6507:「乎(呼)取肉。」又用作人名,《合集》21017:「令(命)肉伐。」

  戰國竹簡亦用作本義,指獸肉。《上博竹書二.魯邦大旱》簡6:「公剴(豈)不飽杒(粱)飤(食)肉才(哉)。」
352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49 p137
肉體,肉食,皮肉,肥肉,骨肉分離,肉眼,肌肉
p123 p36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強食, 心驚跳, 挖補瘡, 生死骨, 皮開綻… (5/253)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fleshy
n. flesh; meat; pulp of fruit; disc of a jade ring
瀏覽次數: 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