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函 |
|
UTF-8 | E5 87 BD |
---|---|
大五碼 | A8E7 |
倉頡碼 | 弓山水 |
Matthews | 2049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309;(二版)339 |
康熙字典 | 63 |
Unicode | U+51FD | |
---|---|---|
GB2312 | 2615 | |
四角號碼 | 1077.2 | |
頻序 A/B | 1094 | 2617 |
頻次 A/B | 1605 | 73 |
普通話 | hn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圅 | 舌也。象形,舌體𢎘𢎘。从𢎘,𢎘亦聲。〔胡男切〕肣,俗圅从肉、今。 (142 / 139) | 𢎘 | 函 肣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從倒矢在函(部件用◎表示)中,象收藏箭矢的袋子或盒子,右上的小圈圈象一個用來手提的小環,本義是箭袋、箭匣。引申為包含、容納。 65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倒矢在函(部件用◎表示)中,隸定作「圅」,象收藏箭矢的袋子或盒子,本義是箭袋、箭匣。在字形的周邊,甲骨文或有左右兩個小圈圈,或只有一個,金文多在右上有一個小圈圈,象可以用手提的小環,小圈圈在小篆中訛變為「𢎘」(hán),許慎認為是聲符。漢代文字倒矢形的筆畫漸漸拉平為兩橫,後又斷開為四筆,訛成「水」形,「圅」於是變為「函」。 古時盛箭的器具有兩種,一種稱「函」,指專門用來收藏箭矢的匣子,把整支箭都包裹在內,《國語.魯語》:「使求得之金櫝矢函」;一稱「箙」,是射箭時所用的,盛載以後,箭的尾部(矢括)和一部分矢笴(即箭杆)露在外,以便抽出箭矢,隨時發射(參王國維)。參見「箙」、「備」。 後來也用「函」來指各種收藏器具,如《晉書.張華傳》「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石函」,即「石匱」,《集韻.咸韻》:「函,匱也。或作㮀。」鏡匣也可以叫「鏡函」,劍室也可以叫「劍函」,信件的外殼、書的封套、護身的鎧甲等也都可以叫「函」,應用較廣泛(王鳳陽)。後來匣子、封套的意思引申為包含、容納。 甲骨文用作地名,《屯南》:「才(在)圅」。 金文通假為「陷」,毛公鼎:「俗(欲)女(汝)弗以乃辟圅(陷)於艱。」意謂希望你不要使你的君主陷入艱難的境地。又用作姓氏,圅皇父匜:「圅皇父乍(作)周㜏(妘)匜」,「匜」是盛水的器皿,意謂圅皇父為周妘鑄造了這件匜。 《說文》:「圅(函),舌也。象形,舌體𢎘𢎘。从𢎘,𢎘亦聲。肣,俗圅从肉、今。」 623 字 相關漢字: 圅,𢎘,水,箙,備,陷,匜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函」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守禦函江千戶所 | (1/1)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函矢相攻, 函蓋充周, 龍章鳳函, 泥封函谷, 函蓋乾坤… | (5/15)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件, 匭, 賀, 瑤, 崤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pouch for keeping arrows, a quiver (arch.); letter; armour; case, box, envelop |
v. | contain; envelop |
瀏覽次數: 10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