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咆 |
|
UTF-8 | E5 92 86 |
---|---|
大五碼 | A948 |
倉頡碼 | 口心口山 |
Matthews | 4963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608;(二版)657 |
康熙字典 | 112 |
Unicode | U+5486 | |
---|---|---|
GB2312 | 3756 | |
四角號碼 | 6701.2 | |
頻序 A/B | 3957 | 3332 |
頻次 A/B | 38 | 28 |
普通話 | po |
小篆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咆 | 噑也。从口,包聲。〔薄交切〕 (34 / 28) | 口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口」,「包」聲。本義是猛獸吼叫。 18 字 詳解: 從「口」,「包」聲。本義是猛獸吼叫。《說文》:「咆,噑也。从口,包聲。」《集韻.效韻》:「咆,獸呼。」如《淮南子.覽冥》:「虎豹襲穴而不敢咆,猨狖顛蹶而失木枝,又況直蛇鱓之類乎!」唐代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咆」引申表示人高聲大叫,多形容憤怒之貌。如《文選.潘安仁〈西征賦〉》:「出申威於河外,何猛氣之咆勃。」李善注:「咆勃,怒貌也。」《抱樸子.清鑒》:「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 「咆」還表示水急流的聲音。如西晉庾闡〈涉江賦〉:「排巖拒瀨,觸石興濤,澎湃洗淠,鬱怒咆哮。」唐代李白〈公無渡河〉:「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289 字 相關漢字: 口,包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 | 周 | |||||
李p73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炮」 | |
黃p4 | 周p22 | |||||
李p73 | 何p24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咆」字下錄有7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咆哮如雷 | (1/1)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哮, 烋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v. | bluster, roar |
瀏覽次數: 3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