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哉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哉 | 言之閒也。从口,𢦒聲。〔祖才切〕 (32 / 26) | 口 | 𠳆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哉 | 100 | 祖才 |
![]() |
精 | 全清 | 齒 | 平 | 蟹 | 咍/咍 | 開 | 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口」,「𢦔」聲。「哉」是表示語氣的助詞,多用來表示感嘆。 30 字 詳解: 從「口」,「𢦔」聲。「哉」是表示語氣的助詞,多用來表示感嘆。《說文》:「哉,言之閒也。从口,𢦒聲。」杜馥《說文義證》:「言之間,即辭助。」 早期金文借「𢦔」來表示「哉」,春秋晚期始見加「口」的「哉」字。「哉」表示感嘆,如鄭臧公之孫鼎:「烏乎(呼)哀哉!」又讀為「載」,表示給予,如鼄公華鐘:「哉(載)公眉壽,鼄(邾)公是保。」《廣雅.釋詁三》:「載,予,與也。」(參《金文形義通解》) 戰國簡帛材料「哉」可表示始,如《清華陸.管仲》簡17:「湯之行正,而[辵堇](勤)事也,必哉於宜(義),而成於厇(度)。」「哉於義」即始於義。傳世文獻亦以「哉」表示始。《爾雅.釋詁一》:「哉,始也。」如《尚書.康誥》:「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孔傳:「周公攝政七年三月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 簡帛材料又有從「𢦔」從「人」的字形,也用為「哉」,疑為「哉」的異體。如信陽楚簡1-25:「天下有[𢦔人](哉),久…」又如《北大漢簡.老子》簡47:「吾何以知天下然[𢦔人]?」傳世王弼本《老子.第五十四章》作「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哉」作語氣詞還表示疑問,如《詩.王風.黍離》:「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又表示反問,如《孟子.梁惠王上》:「民欲與之皆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550 字 相關漢字: 口,𢦔,載,人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36 | 周p22 | ||||
李p128 | 何p26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哉」字下錄有1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嗚呼哀哉, 優哉游哉, 得其所哉, 何足道哉, 優哉遊哉… | (5/19)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嗚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int. | an expletive; an expression of surprise, of admiration, or of grief |
瀏覽次數: 4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