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藉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藉 | 祭藉也。一曰:艸不編狼藉。从艸,耤聲。〔慈夜切,又秦昔切〕 (24 / 18) | 艸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藉 | 422 | 慈夜 |
![]() |
從 | 全濁 | 齒 | 去 | 假 | 麻/禡 | 開 | 三 | |
藉 | 519 | 秦昔 |
![]() |
從 | 全濁 | 齒 | 入 | 梗 | 清/昔 | 開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艸」,「耤」聲。本義是古代祭祀朝聘時陳列禮品的墊子。 28 字 詳解: 從「艸」,「耤」聲。本義是古代祭祀朝聘時陳列禮品的墊子。《說文》:「藉,祭藉也。」如《周易.大過》:「藉用白茅,無咎。」《禮記.曲禮下》:「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鄭玄注:「藉,藻也。」孔穎達疏:「凡執玉之時,必有其藻以承于玉。」 「藉」表示鋪墊。如《楚辭.九歌.東皇太一》:「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說》:「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藉」也表示坐臥在物件上。如《漢書.佞幸傳》:「(董賢)嘗晝寢,偏藉上褏,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褏而起。」顏師古注:「藉謂身臥其上也。」《文選.孫興公〈游天台山賦〉》:「藉萋萋之纖草,蔭落落之長松。」李善注:「以草薦地而坐曰藉。」 「藉」表示憑借、依靠。如《墨子.尚賢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商君書.開塞》:「藉刑以去刑。」 「藉」表示雜亂。《說文》:「一曰:艸不編狼藉。」如《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以此游漢廷公卿閒,名聲藉甚。」《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不被創刃而死者,它它藉藉,填阬滿谷,掩平彌澤。」 「藉」表示欺凌、踐踏。如《呂氏春秋.慎人》:「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高誘注:「藉,猶辱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 「藉」可作連詞,表示如果、假使。如西漢賈誼〈過秦論〉:「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史記.陳涉世家》:「藉弟令勿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意謂假使免於斬刑,戍邊也要死掉十分之六七人。 666 字 相關漢字: 艸,耤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 | 周 | ||||
李p196 | 何 | |||||
HKLS張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藉」的異讀字 | |
![]() |
黃p21 | 周p150 | ||||
李 | 何p146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p32 | 周p150 | ||||
李p196 | 何p227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藉」字下錄有16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杯盤狼藉, 聲名狼藉, 風流蘊藉, 贓污狼藉, 風流醞藉… | (5/59)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杯, 裀, 蹸, 狼, 聲, 枕, 箸, 醞, 薀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field; taxes; mat, pad |
v. | rely on; pretext |
瀏覽次數: 3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