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戶 (包括子部件) 共 11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戶 | 《說文》:「戶,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从戶。㦿,古文戶从木。」其中,戶護比擬,屬於音訓。 | |||||
𢻻 | 「𢻻」有開義,故引伸為天晴,甲骨文讀作「晵」,表示雨過天晴。又是軍事用語,古代往往稱前軍為啟,《詩.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啟行。」《論語.雍也》:「孟之反不伐,奔而殿。」《集解》引馬融注:「前曰啟,後曰殿。」又用作地名。金文用作人名。 此外,此字與從「戶」從「攴」或「戈」的「肇」字初文有別,參見「肇」。 | |||||
門 |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門。甲骨多用「門」為宗廟之門,《合集》32035:「王于宗門逆羌」,指王於宗廟的門前迎接獲得羌人俘虜而歸的將領。或用為廳堂之門,《合集》 30285:「于廳門[亯丮]酓」,指在廳門舉行[亯丮]、酓兩種祭禮。又用作地名。 金文「門」用作本義,指門。格白𣪕:「涉東門」,指經過東門。又用作動詞,指攻打城門。庚壺:「庚大門之。」楊樹達:「庚大門之者,謂攻門也。按《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云:『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杜注云:『攻曹城門。』又《左傳.成公二年》云:『齊侯伐我北鄙,圍龍,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杜注云:『攻龍門也。』……按圍人之邑必攻其城門,城門亦曰門,古人文法名動往往相因之。」按「門」用作動詞,亦可解作守備城門,《廣雅.釋詁三》:「門,守也。」《左傳.文公十五年》:「一人門于句鼆,一人門于戾丘,皆死。」杜預注:「有寇攻門,二子禦之而死。」 戰國竹簡「門」用作本義,指門。《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4:「《詩》丌(其)猶坪(平)門」,指《詩》就好像是一扇平正的大門(季旭昇)。又用作地名,《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40:「湯或從而攻之,降自鳴攸(條)之遂,伐高神之門,傑(桀)乃逃之南𦾈(巢)是(氏)。」全句指湯又從而攻他,從鳴條的山澗通道下去,來討伐高神之門,桀只好逃往南巢。 傳世文獻中「門」從大門引申指門徑、關鍵之義。《易.繫辭下》:「乾坤,其易之門邪。」孔穎達疏:「易之變化從乾坤而起,猶人之興動從門而出,故乾坤是易之門邪。」 「門」又可指家派、類別等義。如《論衡.問孔》:「論者皆云:孔門七十子之才勝今儒。」《後漢書.儒林傳》:「塗分流別,專門並興。」現代漢語仍有分門別類、五花百門等成語。 | |||||
倉 | 甲骨文疑用作本義,表示藏穀之倉,《屯》3731:「于西倉」。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倉廩府庫,宜陽右倉鼎:「宜陽右倉」。《國語.越語》下:「府倉實,民眾殷。」韋昭注:「貨財曰府,米粟曰倉。」又用作象聲詞,㝬鐘:「倉倉悤悤」,即「鎗鎗鏓鏓」,形容鐘聲。者減鐘:「龢龢倉倉……聞于四旁(方)。」表示鐘聲龢諧悅耳,四方之人都能聽到。又用作姓氏和人名。《通志.氏族略》:「倉氏,黃帝史官倉頡之後,或言古有世掌倉庾者,各以為氏。」弔倉父盨:「弔(叔)倉父乍(作)寶盨。」 戰國竹簡用作人名,《上博竹書二.容成氏》:「倉頡」。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倉」通假作「相」,即《爾雅.釋天》十二月名之「相」,指七月。《爾雅.釋天》:「七月為相」。《詩.小雅.楚茨》:「我倉既盈」,《太平御覽》卷35引「倉」作「箱」(參何琳儀、王輝)。 | |||||
問 | 秦簡中「問」用作訊問,與小篆所代表的詞詞義相同。《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0:「甲盜不盈一錢,行乙室,乙弗覺,問乙論可(何)殹(也)?毋論。」全句指甲偷去不足一錢,前往乙家,乙沒有發覺,問乙應當如何論處?不應論罪。 馬王堆帛書「問」亦用作本義,指詢問。《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第12行:「奉陽君甚怒於齊,使勺(趙)足問之臣」,指奉陽君對齊國感到甚為憤怒,命令趙國向我詢問這件事。 另,金文「問」嘗借「聞」字表示其詞義,而「聞」與「婚」、「䎽」古同字,可見「問」與「昏」音近字通。戰國竹簡即曾借「昏」為「問」,《郭店楚簡.魯穆公問子思》簡3:「向(嚮)者吾昏(問)忠臣於子思。」 傳世文獻多借「問」為「聞」,表示告訴,《戰國策.齊策三》:「或以問孟嘗君」,高誘注:「問,告。」或表示音訊、信息,《左傳.莊公八年》:「期戍,公問不至。」或表示名聲,《墨子.非命下》:「遂得光譽令問於天下。」 | |||||
啟 | 西周金文皆從「戶」從「又」從「口」,戰國以後始見改從「又」為從「攴」、「殳」。西周金文從「戶」從「攴」或「戈」之形是「肇」的初文,參見「𢻻」、「肇」。用法方面,甲骨文表示禀告,又讀作「晵」,表示天晴。金文表示開闢,中山王鼎:「闢啟封彊(疆)」,中山王圓壺:「大啟邦宇」。又表示啟迪、啟發,叔向父禹簋:「廣啟禹身」,士父鐘:「用廣啟士父身。」一說「廣啟」之「啟」表示佑助、輔助(楊樹達)。又用作族氏名、人名、地名等。啟封令癰戈:「啟封」。「啟封」是戰國時魏地,後因避漢景帝劉啟諱,改稱「開封」。 《說文》:「啟,教也。从攴启聲。《論語》曰:『不憤不啟。』」 | |||||
閉 | 甲骨文從門,中間一長橫,或許象門閂,然門頂上之叉則未知當作何解。門插上門閂以示閉門。 金文從門從才。才乃材的初文,據《說文》即草木初生之義,引申為木材。金文構形會以木材閉門之意,本義是閉門。 | |||||
扉 | 《說文》:「扉,戶扇也。從戶,非聲。」《爾雅.釋宮》:「闔謂之扉。」邢昺疏:「闔,門扇也。一名扉。」傳世文獻「扉」亦多用作本義,指門扇。《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尾抽桷擊扉三。」杜預注:「扉,門闔也。」「扉」在現代漢語還引申指書刊封面內的第一頁,多列有書名、著者等資料,因此又有「扉頁」、「扉畫」等詞。 甲骨文「扉」疑用作地名,《合集》15844:「今福于雀扉」,或指現在於雀扉一地進行福祭。 | |||||
焛 | 甲骨文用作地名。金文讀作「藺」,用作地名,在今山西離石縣西。焛令趙狽矛:「十一年,焛𠊈(令)肖(趙)狽」,表示焛地的長官名叫趙狽。《史記.趙世家》:「十三年,秦拔我藺。」又用作姓氏,廿年藺相如戈:「丞焛(藺)相如」。《通志.氏族略》:「藺氏,姬姓。韓厥元孫曰康,仕趙,食采於藺,因氏焉,康裔相如,為趙上卿。」 《說文》:「焛,火皃。从火、𨳌省聲。讀若粦。」 | |||||
雇 | 甲骨文借用作地名,即後世的「顧」,在今山東范縣東南五十里有顧城(郭沫若),《合集》36485:「才(在)雇」。《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於顧」。 《說文》:「雇,九雇,農桑候鳥,扈民不婬者也。从隹,戶聲。春雇鳻盾,夏雇竊玄,秋雇竊藍,冬雇竊黃,棘雇竊丹,行雇唶唶,宵雇嘖嘖,桑雇竊脂,老雇鷃也。𪄮,雇或从雩。𩿇(鳸),籒文雇从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