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 |
|
||
| UTF-8 | E5 8D 83 |
|---|---|
| 大五碼 | A464 |
| 倉頡碼 | 竹十 |
| Matthews | 906 |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059;(二版)68 |
| 康熙字典 | 83 |
| Unicode | U+5343 | |
|---|---|---|
| GB2312 | 3907 | |
| 四角號碼 | 2040.0 | |
| 頻序 A/B | 403 | 351 |
| 頻次 A/B | 6761 | 3359 |
| 普通話 |
qi n
|
|
| 小篆 | ||
|---|---|---|
|
| 金文 | ||||||||||||
|---|---|---|---|---|---|---|---|---|---|---|---|---|
|
| (部件樹) |
|---|
| 甲骨 | ||
|---|---|---|
|
| (部件樹) |
|---|
| 簡帛文字 | |||||||||||||||||||||
|---|---|---|---|---|---|---|---|---|---|---|---|---|---|---|---|---|---|---|---|---|---|
|
| 其他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 千 | 十百也。从十从人。〔此先切〕 (50 / 45) | 十 |
| 形義通解 |
|---|
|
略說: 甲金文從「一」,「人」聲。古人假借「人」字來表示千數,並增「一」以示「一千」之合文。後來由於古人讀「一千」常有省去「一」的習慣,故到後來「一千」的合文就成了單字「千」(張秉權)。本義是千數。 95 字 詳解: 甲金文從「一」,「人」聲。古人假借「人」字來表示千數,並增「一」以示「一千」之合文。後來由於古人讀「一千」常有省去「一」的習慣,故到後來「一千」的合文就成了單字「千」(張秉權)。本義是千數。《說文》:「千,十百也。从十从人。」按「千」字非從「十」,古人借用「人」來表示千數,加「一」於「人」字中間一豎,用作「一千」之合文。另甲金文有於「人」字加三畫以為「三千」,加四畫以為「四千」等,可見加「一」於「人」的字本為合文。後來因古人讀「一千」常省去「一」,所以成了單字「千」。以從「一」從「人」的字紀數,字形結構與「百」相似。參見「百」。于省吾、季旭昇以為「一」為區別符號,用以區分「人」與「千」字,可備一說。 甲金文「千」字用作數詞,《合集》31997:「八千人。」《合集》6409:「今春王𠬞(共)人五千正(征)土方」,指今春王徵集五千人征伐土方。或由「千」數引申為眾多之義,如梁其鼎:「其百子千孫。」翏生盨:「其百男百女千孫。」 「千」可通作「阡」,指田間南北小路。《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64:「盜徙封,贖耐。可(何)如為『封』?『封』即田千佰。」意指「偷偷地移動田界的標誌,處以剃掉男子的鬚鬢的耐刑,或可以用金錢贖刑。什麼是田界的標誌呢?標誌就是田間小路。」「千佰」,《漢書.食貨志》作「仟伯」,顏師古注:「仟伯,田間之道也,南北曰仟,東西曰伯。」《史記.秦本紀》:「為田,開阡陌。」 598 字 相關漢字: 一,人,十,百,阡 |
| 其他方言讀音 | |
|---|---|
| 本字庫於「千」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 梁城守禦千戶所, 潮河川守禦千戶所, 勃海守禦千戶所, 寬河守禦千戶所, 興和守禦千戶所… | (5/323) | 詳細資料 |
| 成語彙輯 | ||
|---|---|---|
| 一刻千金, 一字千金, 一擲千金, 一日千里, 一瀉千里… | (5/721) | 詳細資料 |
| 配搭點: |
|---|
| 鱉, 跛, 尺, 剁, 嬌, 鈞, 一, 鎰, 駒, 確, 壑, 跬, 虆, 律, 袤, 瀉, 迢, 擲, 子, 指, 象, 丈, 載, 囑, 剮, 般 |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 adj. | thousand; many, numerous |
| n. | thousand |
| 瀏覽次數: 24559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