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甲骨文象側立的盥盤之形,是「
槃」、「
盤」的象形初文。(郭沫若)
31 字
詳解: 甲骨文象側立的盥盤之形,是「
槃」、「
盤」的象形初文。(郭沫若)左側豎筆直而短,象盤底圈足之形,右側豎筆向外彎曲,象盥盤口沿之形。「
凡」和「
同」的字形較為相近,但「
凡」一般只有右側豎筆向外彎曲,而「
同」則是左右豎筆對稱,多為直筆。(寇占民、王子楊)
甲骨文用作地名,如《合集》29383:「王至于凡田,湄日亡𢦔(災)。」意謂王去到凡地田獵,整天沒有災害。又如《合集》33568:「鼎(貞):王其田,亡𢦔(災)。才(在)凡。」意謂王去田獵,沒有災害,在凡地。
金文或加上「
口」旁。(參王子揚)古文字往往加「
口」與不加「
口」無別。「
凡」被借作概括之詞,如多友鼎:「凡㠯(以)公車折首二百又□又五人。」又如新郪虎符:「凡興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
簡帛文獻的「
凡」也表示概括,如《郭店簡.語叢四》簡5:「凡敓(說)之道,級(急)者為首。」《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1:「凡為吏之道,必精絜(潔)正直,慎謹堅固。」「
凡」多用作假借義,後世又另造「
槃」、「
盤」以表示本義。《說文》:「凡,最括也。」
「
凡」還表示平常、平凡。《廣韻.凡韻》:「凡,常也。」如《孟子.盡心上》:「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
「
凡」表示塵世、世俗。如唐代牟融〈寄羽士〉:「別來有路隔仙凡,幾度臨風欲去難。」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清心寡欲脫凡塵,快樂風光本分。」
639 字
相關漢字: 槃,
盤,
同,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