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
(4)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8B BF
大五碼 A4C5 
倉頡碼 心竹竹 
Matthews 7208 
漢語大字典 (一版)0255;(二版)282  
康熙字典 78 
Unicode U+52FF
GB2312 4680 
四角號碼 2722.0 
頻序 A/B 2094  1957 
頻次 A/B 357  177 
普通話 w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12/54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3/6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24/24
其他
字例: 1/1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凡勿之屬皆从勿。〔文弗切〕𣃦,勿或从於。 (196 / 194) 𣃦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475 文弗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是「」的初文,本義是分割、割斷。
20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從數點(◎),是「」的初文,數點象刀所切割的東西(裘錫圭),一說數點象血滴形(張世超等),本義是分割、割斷。《廣雅.釋詁》:「刎,斷也。」

  甲骨文「」用法有三:一、大多讀作「」,表示雜色的,「燎十勿(物)牛」,即用十隻雜色的牛來進行燎祭。二、用作本義,表示刎、宰殺,《粹》421:「勿(刎)牛于𦎫」。《荀子.彊國》:「刎牛馬」。三、用作否定詞。金文用法有二:一、大多用作否定詞,表示禁止,禹鼎:「勿遺壽幼」,表示長者和幼兒也不要放過。大盂鼎:「勿灋(廢)朕令(命)」,表示不要背棄我的命令。二、讀為「」,表示事物,中山王鼎:「閈於天下之勿(物)矣」,「」假為「」,表示知天下的事物(馬承源)。戰國楚簡及漢初帛書「」亦讀為「」,《郭店楚簡.老子甲》簡12:「萬勿(物)𨟻(將)自𢠿(化)」,《馬王堆漢帛書.十問》第一行:「萬勿(物)何得而行?」

  《說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凡勿之屬皆从勿。𣃦,勿或从於。」
444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8 p15
勿藥,早占勿藥,格殺勿論,寧缺勿濫,過勿憚改,勿以善小而不為
p40 p129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副詞,表示否定、勸阻或禁止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格殺論, 窮寇追, 少安躁, 犯而校, 己所不欲,施於人… (5/61)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v. not; must not, do not; without, never
v. (arch.) to cut, to stab, to sever
瀏覽次數: 1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