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53
10
(13)
異讀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BB 8C
大五碼 DD5E 
倉頡碼 戈難火 
Matthews 1043 
漢語大字典 (一版)0896;(二版)961  
康熙字典  
Unicode U+5ECC
GB2312  
四角號碼 0022.7 
頻序 A/B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zh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2/2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2/2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7/7
其他
字例: 2/2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解廌,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象形,从豸省。凡廌之屬皆从廌。〔宅買切〕 (202 / 201) 𢊁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244 池爾
270 宅買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一種野獸,是傳說中一種能辨別是非對錯的神獸,對相爭訟不正直的一方,會用角觸而去之。
45 字

 詳解: 甲金文象一種野獸,是傳說中一種能辨別是非對錯的神獸,對相爭訟不正直的一方,會用角觸而去之。《說文》:「𢊁(廌),解廌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象形从豸省。凡廌之屬皆从廌。」從廌字又引生了「」,即古代的「」字。參見「」。

  「」的公正形像可謂影響深遠,如後世有「獬豸冠」的說法,以指執法者的冠帽;又清代都御史官服上的補子即繡以獬豸,象徵其專司辨別忠奸。

  「」甲骨文用作獸名(《合集》30182:「……廌……禽(擒)」)金文用作族氏名。

  戰國竹簡「」可視為「」之簡省,通假為「」,表示存在、存留、生存,《上博竹書一.緇衣》簡5:「古(故)心以體廌(薦─存),君以[民]亡。」意謂心因為身體而存在(或廢棄),國君因為人民而滅亡(或存在)。《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42:「父兄不廌(薦─存)」。《上博竹書七.凡物流形甲本》簡16+26:「邦家之危安廌(薦─存)忘(亡)」。《郭店簡.語叢四》簡8-9:「者(諸)侯之門,義士之所廌(薦─存)」。
435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2 p49
p328 p1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廌」的異讀字

p23 p49
解廌(傳說中能分辨是非的獨角獸,又稱獬豸),廌史(往日對知縣的尊稱)
p328 p15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獸;同「
配搭點:
詞類 英文意義
n. legendary animal with one horn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mythical unicorn-like creature
瀏覽次數: 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