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4
(8)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88 96
大五碼 A9CE 
倉頡碼 戈口一 
Matthews 2402 
漢語大字典 (一版)1402;(二版)1505  
康熙字典 340 
Unicode U+6216
GB2312 2782 
四角號碼 5310.0 
頻序 A/B 151  147 
頻次 A/B 17124  7607 
普通話 hu  y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23/64
(部件樹)
其他:
甲骨
字例: 8/8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3/13
其他
字例: 11/11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于逼切〕【臣鉉等曰:今俗作胡國切,以爲疑或不定之意。】域,或又从土。【臣鉉等曰:今無復或音。】 (266 / 267)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530 胡國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骨文象有納柲的「管銎斧」或「柲帽」之形,是一種兵器。後來柲形與「」分離,可能是變形音化,以「」(「」的初文)作為「」的聲符。
67 字

 詳解: 甲骨文象有納柲的「管銎斧」或「柲帽」(參見下面的「其他圖片」)之形,是一種兵器。(李學勤、謝明文)商代晚期的金文與甲骨文同,後來柲形與「」分離。謝明文認為「」的脫落可能是變形音化,以「」(「」的初文)作為「」的聲符。「」的周圍或加上飾筆,「」形又演變為象「」形,為《說文》小篆所本。後來的人根據訛變的字體,又誤把疆域、國家之類的假借當作「」的本義或引申義,於是把「」附會成一個會意字,故《說文》云:「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

  「」在甲金文中多用為人名、國名或族名。如《合集》4268:「乙亥卜,永鼎(貞):令或來歸。」季老或盉:「季老或乍(作)文考大白(伯)□□。」

  「」也假借作副詞,訓為「」、「」。如《屯南》2991+620+2291「其或幼(?)盂田」,「」是和祭祀有關的動詞,全句意謂在盂地之農田再一次舉行幼祭。(謝明文)[妾子]𧊒壺:「或[目又](得)[户臣貝](賢)[左犬](佐)司馬賈。」

  「」還表示區域、疆域。如《輯佚》690+《合集》36182:「遇(?)夷方率伐東或。」表示遭逢夷方率兵攻伐東土。又如㝬鐘:「㝬其萬年,畯保四或。」黃金貴指出西周金文的「」都讀為「」。大西克也進一步認為春秋金文乃至郭店楚簡、楚帛書等資料中的「」、「」、「宀或」等都應讀為「」,表示地域、領域,而不是表示國家。如《上博竹書一.緇衣》簡7:「亖(四)或(域)川(順)之。」《郭店簡.緇衣》簡12作「四方[川心](順)之」。「四或」和「四方」都泛指天下。
654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8 p59
或是,或許,或者,抑或,倘或,或缺,或然率
p203 p5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8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不可缺, 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多言中, 理當然, 呼之出… (5/13)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 ,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doubtful, uncertain; some
adv. perhaps
conj. or; whether; either
pron. someone; something
瀏覽次數: 2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