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4
(7)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B2 99
大五碼 A846 
倉頡碼 水火竹 
Matthews 5606 
漢語大字典 (一版)1562;(二版)1674  
康熙字典 539 
Unicode U+6C99
GB2312 4119 
四角號碼 3912.0 
頻序 A/B 826  734 
頻次 A/B 2494  1313 
普通話 sh  sh  su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10/19
(部件樹)
其他:
甲骨
字例: 1/1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9/9
其他
字例: 17/17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水𢿱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所加切〕𣲡,譚長說:沙或从尐。〔尐,子結切〕 (232 / 231) 𣲡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167 所加
424 所嫁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水從數點,象水邊布滿沙粒,本義是沙。
23 字

 詳解: 甲、金文從水從數點,象水邊布滿沙粒。「」後亦作「」,表示碎小的沙粒。《說文》:「沙,水𢿱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𣲡,譚長說:沙或从尐。」段注:「石散碎謂之沙。」又云:「從石作砂者,俗字也。古丹沙衹用此。」

  甲骨文「」從水從數點,數點可視為「」之疊形,象水畔碎沙之形,卜辭用義不詳。早期金文「」與甲骨文形同,西周晚期後多改從「」。「」、「」同源,故可通用。害簋從「」從「」,「」為「」之省文,象山崖之形。

  金文有二說,皆有理。一說「」是「」的本字,上古無「」字,金文「彤沙」即《周禮》「素沙」,鄭司農注:「赤衣也」(吳大澂)。一說「」表示沙緌,指古代裝飾戈戟、旌旗的纓綏,纓帶散而下垂,隨風飄游。「彤沙」即紅色的戈纓(郭沫若)。害簋:「易(賜)戈、琱[肉戈]、彤沙。」「」於古籍中可表示紅色的丹砂,《楚辭.招魂》:「紅壁沙版,玄玉梁些」。王逸注:「沙,丹沙也。」

  按郭說較可取,金文有從「」從「」一字,當為「」這種戈戟飾物的本字,與「」古義同。蓋古時旗幟以旄牛尾繫於竿首。從尾從少一形,正反映以旄牛尾作旗纓之古俗,而「」下之「」可能象牛尾纓飾之垂游形。逆鐘:「戈、彤[尾少]。」參見「」。

  楚簡亦見從尾從少一字形,或加從「」,文例有讀作「」,如「長[尾少]」,讀「長沙」,地名。此形與「」字《汗簡》古文形近,可互為印證。另從尾從少從辵一字形,於楚簡中又讀作「」,表示遷徙。「」、「」古音近,故此字可讀作「」及「」,參見「」。
651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2 p87
沙石,泥沙,含沙射影,沙漠,沙灘,沙堆,沙粒,沙場,沙漏,沙包,沙啞,沙龍,豆沙,流沙,浪淘沙,恆河沙數,飛沙走石,平沙落雁
p135 p8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嶺巡司, 河縣, 南巡司, 三巡司, 崇明守禦千戶所… (5/33)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一盤散, 含射影, 恆河數, 披揀金, 泥俱下… (5/128)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 ,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granulated; powdered; hoarse; husky
n. sand; gravel; pebbles; silt
瀏覽次數: 1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