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5
(8)
異讀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B3 83
大五碼 CCFB 
倉頡碼 水心口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1591;(二版)1704  
康熙字典 543 
Unicode U+6CC3
GB2312  
四角號碼 3712.0 
頻序 A/B 5601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j  j    
小篆
金文
字例: 1/2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字例: 5/5
形義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水名。泃水源出河北省興隆縣,西南流經北京市平谷區,折東南至天津市寶坻區,東北流入薊運河。
56 字

 詳解: 金文從「」,「」聲。「」是水名,關於泃水的記載,最早見於春秋戰國。《竹書紀年》:「齊師及燕戰於泃水,齊師遁。」泃水源出河北省興隆縣,西南流經北京市平谷區,折東南至天津市寶坻區,東北流入薊運河。自東漢漢獻帝開始,泃水的水運範圍和規模擴大了,成為了以後各朝代南北物資交流、軍事供應的通道。明朝時,平谷是邊防要地,泃水成為重要的運輸通道。清代民初,泃水是平谷和天津地區的唯一通商航道,河道交通非常繁忙,商船往來頻繁。唐代李清雲〈泃河渡〉:「泃河流古今,雲帆漫水來。鳥沖魚兒遁,波涌堤岸拍。軍糧積如山,車馬運征埃。邊關用武地,供给亦勞哉。」從詩句的描述可見泃河對古代水路運輸非常重要。三十年代的《三河縣志》亦有記載泃河的繁榮:「(泃河水路)北自平谷,南達天津。舟船往來,絡繹不絕。商民輸出輸入貨物,咸取道於兹焉。」當時每到傍晚,大量船隻停泊在泃河的碼頭,運貨的人馬車輛不絕,熙熙攘攘,甚為熱鬧,故「泃水晚渡」成為了「平谷舊城八景」的其中一景。

  金文、古壐用作地名。泃城都小器:「泃城」,具體地望不詳。《古壐彙編》有「泃城都司徒」、「泃城都右司馬」、「泃城都丞」等官印。
483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88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泃」的異讀字

泃河(河名)
p295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88
p7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泃」的異讀字
詞類 英文意義
n. Ju River
瀏覽次數: 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