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8 83 A1 |
---|---|
大五碼 | AD4A |
倉頡碼 | 十口月 |
Matthews | 2167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056;(二版)2205 |
康熙字典 | 907 |
Unicode | U+80E1 | |
---|---|---|
GB2312 | 2690 | |
四角號碼 | 4762.0 | |
頻序 A/B | 1154 | 1200 |
頻次 A/B | 1460 | 541 |
普通話 | h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胡 | 牛𩔞垂也。从肉,古聲。〔戶孤切〕 (89 / 83) | 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從「肉」,「古」聲,本義為牛下巴垂下來的肉。引申指下巴的鬍子、鬍鬚。 36 字 詳解: 金文從「肉」,「古」聲,本義疑為牛自下巴至頸下垂的肉。引申泛指動物下巴垂下來的肉。《說文》:「胡,牛𩔞垂也。从肉,古聲。」段玉裁注:「𩔞,頤也。牛自頤至頸下垂𦘺者也。引伸之凡物皆曰胡,如老狼有胡,鴺胡,龍垂胡䫇是也。」《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朱熹注:「胡,頷下懸肉也。」 「胡」指動物下巴至頸下的垂肉,由於動物下巴多有鬚,故頷下的鬚也可以稱「胡」,後來才加「髟」分化出「鬍」,專門表示鬍子。《史記.孝武本紀》:「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胡髯」即頷下的鬚。《中華大字典》:「胡,俗謂鬚曰胡子」,「胡子」當是「鬍髭」的記音(參王鳳陽)。 「胡」又用作秦漢之後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後來「胡」成為北方、西方民族,甚至外來物品的通稱,如胡琴、胡笛、胡麻、胡椒、胡蘿蔔等。 金文用作人名,七年相邦鈹:「右庫工帀(師)吏筡胡」,「工師」是官名,負責監管鑄造工作,「筡胡」是人名。 漢帛書表示疑問,詢問原因,即為甚麼,《馬王堆.五十二病方》第103行:「令尤(疣)者抱禾,令人嘑(呼)曰:『若胡為是?』應曰:『吾尤(疣)。』置去禾,勿顧。」「疣」是一種皮膚病,意謂命令患疣病的的人抱禾,發命令的人說:「你為甚麼這樣?」回應說:「我患了疣病。」放下禾穀,不要回頭看。《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燕王章》第51行:「王曰:「然則仁義不可為與?」對曰:「胡為不可。」大意是說燕王問蘇秦仁義是不是不可為?蘇秦回答說「胡為不可」,即為甚麼不可以。 677 字 相關漢字: 肉,古,髟,鬍,疣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胡」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胡樂巡司, 胡耳長官司 | (2/2)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胡作非為, 胡思亂想, 胡言亂語, 胡說八道, 胡天胡帝… | (5/133)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蔔, 柴, 茈, 獑, 唚, 螓, 妢, 笳, 攪, 伊, 二, 虜, 貉, 荽, 想, 鶙, 桃, 桓, 謅, 椒, 曼, 妴, 苰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v. | recklessly; foolishly; bindly |
particle | how? when? why? |
瀏覽次數: 17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