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金文從「
厂」從「
𣏟」,「
厂」象岩崖之形,「
厂」、「
广」、「
宀」有時可通用,表示屋宇,「
𣏟」象兩手在治理麻(許慎、段玉裁),本義是用來織布的麻,是一種植物名。
78 字
詳解: 金文從「
厂」從「
𣏟」,「
厂」象岩崖之形,「
厂」、「
广」、「
宀」有時可通用,表示屋宇,「
𣏟」象兩手在治理麻(許慎、段玉裁),本義是用來織布的麻,是一種植物名。
麻的樹皮可用作紡織。《論語.子罕》:「麻冕,禮也。」劉寶楠《正義》:「麻者,枲麻,績其皮以為布。」商、周時期的麻織技術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可見用麻來紡織很早已出現。
「
麻」的構形初義有幾說,一說象在屋下兩手擘麻(把麻分開),以供紡織(何琳儀)。一說「
广」象山崖,「
𣏟」象麻,象麻生長在山崖邊(康寶文、潘慧如)。按又可理解為在倉庫(广)裏堆放麻,許慎則認為「
麻」是人在屋下所治理、整理的東西。《說文》:「麻,與𣏟同,人所治在屋下。从广、从𣏟。凡麻之屬皆从麻。」段玉裁注:「未治謂之枲,治之謂之麻。以已治之稱加諸未治,則統謂之麻。」即是說已經處理過的稱為「
麻」,未經處理的植物稱為「
枲」。
金文用作姓氏,師麻斿叔鼎:「師麻斿弔(叔)乍(作)旅貞(鼎)。」
古書不乏織麻、擘麻的記載,《詩.陳風.東門之枌》:「不績其麻」,《說文解字義證》:「云績麻者,婦人之事也。」《周禮.考工記》:「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鹽鐵論.相刺》:「丈夫治其田疇,女子治其麻枲。」《警世通言》:「走進門時,只見渾家依舊坐在房裏績麻……春兒聽見了,手中擘麻,口裏問道:『文書之事如何?』」
「
麻」本義是植物名,織成麻布,質料粗糙,較為質樸,所以喪服用麻布製成。穿着喪服時,胸部、頸部、腰部繫麻繩,稱「衰絰」。《詩經.曹風.蜉蝣》為悼歌,其中「麻衣如雪」的「麻衣」乃麻織的白色喪服(白川靜)。引申之,表面不平滑也稱「
麻」,如臉部長滿痘,俗稱「麻子臉」。「
麻」又形容帶細碎班點的事物,如麻雀。「
麻」是質料較差的布料,粵語「麻麻地」表示勉強、過得去,就是從此引申而來。
753 字
相關漢字: 厂,
𣏟,
广,
宀,
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