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于 (主部件) 共 5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于 | 第二種說法認為「于」是「吁」的初文,象管狀樂器中的一口氣之形,本義是吁氣。還有第三種說法,孫雍長認為竽中的「于」象竽的表面竹管的紋路、紋理之形。 上述第一種以「于」原指「竽」的說法出自郭沫若、李孝定、裘錫圭等名家。甲骨文文例表示「竽」這種樂器。又用作介詞,引介時間、地點、人物等。 金文「雩」字的或體「𦏻」從「羽」從「于」,用作音階名,相當於後世的「羽」。「于」在「雩」和「𦏻」字中除了標聲之外,還充當意符,意義與樂器相關,可作為「于」的初文是樂器一說的佐證。參見「雩」。 至於第二種以「于」為「吁」的初文的說法實可遠溯於許慎,近年則由關子尹提出。查「于」字於《說文》中寫作「亏」,其解釋為:「亏,於也。象气之舒亏,從丂從一,一者其气平之也。」查「于」字的結構,實與「乎」、「兮」、「号」等字一樣,都和吾人的各種呼吸送氣活動有關。「于」很可能是「吁」的初文,其原義亦應為「歎息」意義的「吁」。西周金文中「于」字有用作動詞,解作往、去,如獻簋:「獻伯于遘王」,令簋:「隹王于伐楚伯,在炎。」與《詩經》用法相同,如《周南.桃夭》「之子于歸」,《毛傳》:「于,往也。」;「于」更多用作介詞,如麥方尊:「作冊麥易金于辟侯。」多友鼎:「追于京師」,《詩.采蘩》:「于澗之中」。也可解作超過、超越,如《荀子•勸學》中有「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取意極為抽象。 「于」又因聲音關係與「於」通用,參見「於」。 關於「于」字的古文字字形。金文和甲骨文除了「從丂從一」這較簡單的寫法外,也保存了較複雜的另一種寫法。針對甲骨文「于」字這一奇特的寫法,特別是右側看似重疊的一組線條,徐中舒認為「于」本指「大圓規」。這一說法,我們認為並無說服力。從甲骨及金文較複雜的字形看,我們認為「于」很可能是從作為一種管樂器的「竽」經兩階段的省略而得的省文。換言之,于字的形構除了一般的如許慎說的從丂從一外,也可以是從竽省。古文字「竽」其實像一件管狀的器物,由於「竽」是用來吹奏的,甲骨文中解作竽管的「竽」字中間有「于」,正表示有氣吹於其中。而較複雜的「于」字之所謂「從竽省」,其實是省剩竽管的右壁和竽管中的那一口氣(即「于」的本字)。所以「竽」字的存在,和古文「竽」中之有「于」,可說是「于」之原義為吁氣的「吁」的極有力的側證。 按兩種說法中,第一種說法是古文字學界的主流意見,但本網站認為第二說亦有充分的認知理據,姑備二說。 又「于」字如用作專名,一般讀平聲。 | |||||
夸 | 卜辭疑用作人名,見於《合集》4813。 金文用作人名,如伯夸父盨:「夸父作寶盨」。 簡帛文字通作「刳」,如《馬王堆.五十二病方》第422行:「乾夸(刳)」,「夸」讀作「刳」,表示剖挖;亦通作「跨」,如張家山漢簡《引書》:「夸立」,釋文「夸」作「跨」,全句意謂岔開雙腿站立的姿勢。 古書用作自大,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夸者死權也」;又用作奢侈,如《荀子.仲尼》:「貴而不為夸」,夸意謂奢侈。 古詩用作讚美,如皮日休《惜義鳥》:「吾聞鳳之貴,仁義亦足夸」。 | |||||
盂 | 最後,「馬王堆‧戰國縱熿家書」中即曾有「盤盂」寫作「盤竽」者,是竽通作盂的又一側證。參見、「子」、「竽」。 | |||||
竽 | 甲骨文用作本義,《合集》22912:「其置新竽」,意謂放置新的竽。 金文也用作本義,𪒠鐘:「批者毊磬,舌(吹)者長竽,會(合)奏倉(鎗)倉(鎗)。」意謂與敲擊樂器毊磬和吹奏樂器長竽合奏,其聲音鏗鏘悅耳(李家浩)。 戰國齊宣王時,使人吹竽,必會集三百人來合奏,有一個叫南郭處士的人,不懂吹奏,混在一眾行家裏,卻沒有被人發現。齊宣王死後,繼位的湣王喜歡聽獨奏,處士便逃走了。故成語「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冒充有本領,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比喻以次充好。 | |||||
雩 | 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用作介詞,引進行為之時間,典籍作「越」,《說文》作「粵」。靜簋:「𩁹八月初吉庚寅」。又用作句首語氣詞,典籍作「粵」、「越」、「曰」,史牆盤:「𩁹武王既𢦏殷,𢼸(微)史剌(烈)且(祖)迺來見武王。」又用作連詞,表示與、及、和,典籍作「越」、「與」。大盂鼎:「我聞殷述(墜)令(命),隹(唯)殷邊侯田(甸)𩁹(與)殷正百辟,率肆于酉(酒)。」表示殷的外服諸侯和朝中官員都酗酒。又用作人名、地名、國名。又讀作「越」,中山王鼎:「昔者,吳人并𩁹(越)」,表示往昔,吳國吞併越國。 王國維認為「粵」、「雩」古本一字,「雩」訛變為「粵」,猶如「霸」的古文作「𣍸」。姑備一說。 此外,甲骨文有從「雨」從「無」(「舞」的初文)一字,徐中舒、劉興隆認為是表示以樂舞求雨的專字。而金文中還有一個字形從「羽」從「于」(曾侯乙編鐘),與《說文》「雩」字的或體同形,用作音階名,後世寫作「羽」。《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