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6 96 BC |
---|---|
大五碼 | A9F3 |
倉頡碼 | 卜尸人卜 |
Matthews | 7643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175;(二版)2331 |
康熙字典 | 409 |
Unicode | U+65BC | |
---|---|---|
GB2312 | 7622 | |
四角號碼 | 0823.3 | |
頻序 A/B | 32 | 49 |
頻次 A/B | 42647 | 16750 |
普通話 | w y y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烏 | 孝鳥也。象形。孔子曰:烏盱,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凡烏之屬皆从烏。〔哀都切〕【臣鉉等曰:今俗作嗚,非是。】於,古文烏,象形。於,象古文烏省。 (82 / 77) | 烏 | 於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只有「于」而無「於」字,「於」是「烏」的分化字,後因音近借用為「于」。參見「于」。 44 字 詳解: 金文「於」字始見西周晚期,其字象鳥形,為「烏」之省文,《說文》:「烏,孝鳥也,象形。孔子曰:『鳥,盱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為烏呼。」又曰:「於,象古文烏省。」高鴻縉認為「烏」象鳥側立之形,而「於」象鳥飛之貌。噩君啓舟節「於」字與《說文》「烏」古文相近。「於」與「烏」同,用作嘆詞,如西周早期效尊:「烏(嗚)虖(呼)!」戰國中山王鼎:「烏虖!語不廢哉!」 「於」又因音近借用為介詞「于」,如春秋晚期[刑田]䈪鐘:「晉人救戎於楚境」,戰國鄂君啟舟節:「大司馬邵陽敗晉師於襄陵之歲」。「于」上古音是匣母魚部,「於」是影母魚部,兩者只是開合口的不同(參郭錫良)。西周晚期及以前的金文多用「于」字,而春秋以後則多用「於」字。 此外,「於」亦用於人名,如越王者旨於賜矛。 328 字 相關漢字: 于,烏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50 | 周p70 | |||||
李p171 | 何p368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黃 | 周 | |||||
李p171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姓氏 | |
黃p45 | 周p70 | |||||
李p171 | 何p329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於」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於塘巡司, 於潛縣 | (2/2)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假手於人, 同歸於盡, 問道於盲, 喜形於色, 嫁禍於人… | (5/378)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亞, 裨, 傺, 青, 衷, 低, 戲, 榑, 假, 耿, 基, 崮, 局, 繫, 血, 溢, 由, 射, 鴯, 崦, 焉, 蕘, 寓, 源, 藍, 灤, 盲, 侔, 乃, 疲, 參, 屬, 渭, 狁, 足, 盡, 之, 至, 剚, 在, 哫, 終, 忠, 闇, 檡, 菟, 漯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conj. | than |
int. | Alas |
prep. | in; on; at; by; from |
瀏覽次數: 31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