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3
(6)
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90 81
大五碼 A653 
倉頡碼 口一木 
Matthews 2818 
漢語大字典 (一版)0575;(二版)623  
康熙字典 102 
Unicode U+5401
GB2312 5185 
四角號碼 6104.0 
頻序 A/B 2569  3083 
頻次 A/B 195  39 
普通話 x  y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5/6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1
其他
字例: 3/3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驚也。从口,于聲。〔況于切〕 (33 / 27) 𠮱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驚語也。从口从亏,亏亦聲。【臣鉉等案:〈口部〉有𠮱,此重出。】〔況于切〕 (101 / 96) 𠮱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74 況于
366 王遇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金文與篆文從「」,「」聲,本義為因驚慌而呼告。
25 字

 詳解: 金文與篆文從「」,「」聲,本義為因驚慌而呼告、呼喊,多用作嘆詞。《說文》:「吁,驚也。从口,亏聲。」查「」的原字應是「」,因「」字和「」、「」、「」、「」等字一樣,本都和人的呼吸氣息有關。但由於「」被借作虛字的「」,後來為了排除歧義,乃有以加注「」於「」之側而成的「」,以說明是指驚惶時以口吁氣這意思,參見「」。

  金文用作人名,見於春秋晚期的吳王光鑑。

  印璽文字用作姓氏,如《古璽彙編》4019:「鮮吁」,讀為「鮮于」,用作複姓。

  古書用作本義,如《文選.張衡〈東京賦〉》:「吁!漢帝之德,侯其禕而」。意謂讚歎汉代帝王的德泽非常美好;又如李白〈蜀道難〉中有「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318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41 p20
吁求,呼吁,長吁短嘆
p23 p295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23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呼喊要求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2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短嘆長, 氣喘, 咈都俞, 長短嘆, 長短歎… (5/21)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詞類 英文意義
int. oh
v. sigh; breathe out; appeal, petition
瀏覽次數: 2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