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 |
|
UTF-8 | E9 9B A8 |
---|---|
大五碼 | AB42 |
倉頡碼 | 一中月卜 |
Matthews | 7662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4057;(二版)4321 |
康熙字典 | 1299 |
Unicode | U+96E8 | |
---|---|---|
GB2312 | 5174 | |
四角號碼 | 1022.7 | |
頻序 A/B | 796 | 682 |
頻次 A/B | 2644 | 1453 |
普通話 | y y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雨 | 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凡雨之屬皆从雨。〔王矩切〕𠕲,古文。 (241 / 241) | 雨 | 𠕲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上部象天或象雲,下部象雨點。金文字形有所變化,較貼近篆書的寫法,但依然象下雨之形。本義是雨水。 50 字 詳解: 甲骨文形體多變,多以一畫表示上天,其下有三兩雨滴表示下雨。上面的雨滴或與橫畫相連,其上或別加一畫作飾筆。西周文字雨形外部連結成直線,與小篆相類。戰國文字雨滴或寫作水形,參見[妾子]𧊒壺。《說文》:「雨,水從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凡雨之屬皆从雨。𠕲,古文。」 甲骨文用其本義,指雨水,《合集》8329:「往于河,㞢(有)雨。」《合集》20397:「壬戌㞢(有)雨。」又用作動詞,指下雨,《合集》9757:「今日雨。」《合集》12598:「今日其大雨。」 金文用作人名,子雨爵:「子雨。」字又讀為「𩁹」,用作祭名,[妾子]𧊒壺:「雨(𩁹)祠先王。」《說文》:「𩁹,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禮記.月令》:「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𩁹帝,用盛樂。乃命百縣𩁹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實。」張政烺認為此句很可能指將中山王編入百辟之中,進行𩁹祭。朱德熙、裘錫圭以為字讀為「永」,可備一說。 戰國文字「雨」多用作本義,《上博竹書一.緇衣》簡6:「日暑雨,少(小)民隹(惟)日怨」,意謂夏天暑熱下雨,小民就會怨恨上天。《上博竹書二.魯邦大旱》簡4:「女(如)天不雨,石將焦,木將死,丌(其)欲雨或甚於我,或必寺(待)吾名(禜)乎?」全句指如果上天不下雨,岩石將要焦黑,樹木將要枯死,山石與樹木比我們更需要雨水,又何必等待我們去進行禜祭呢? 應注意,「雨」字一般雖用作名詞,便在許多其他場合可當動詞用,如「天雨栗,鬼夜哭」,或如《易‧小畜》:「密雲不雨」;又《墨子》:「燒答覆之,沙石雨之」等。用作動詞時,無論普通話或粵語音都改作去聲。 670 字 相關漢字: 𩁹,永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50 | 周p191 | |||||
李p202 | 何p37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黃p51 | 周p191 | |||||
李p202 | 何p372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動詞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雨」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傾盆大雨, 呼風喚雨, 和風細雨, 揮汗成雨, 春風化雨… | (5/675)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瀌, 蹅, 綢, 斜, 吹, 礎, 槍, 帶, 頂, 涷, 翻, 雰, 霏, 呼, 晦, 風, 鞋, 靴, 豪, 淫, 霪, 泣, 日, 搖, 淋, 霖, 漏, 梨, 淚, 霢, 未, 毛, 梅, 滿, 濛, 滂, 磐, 曬, 傘, 粞, 細, 新, 筍, 腥, 渫, 硝, 殢, 調, 沱, 雲, 和, 乍, 陣, 霫, 驟, 櫛, 灂, 夢, 蓱, 浽, 靋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rain |
瀏覽次數: 32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