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 |
|
UTF-8 | E8 B6 8A |
---|---|
大五碼 | B656 |
倉頡碼 | 土人戈女 |
Matthews | 7699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3480;(二版)3711 |
康熙字典 | 1144 |
Unicode | U+8D8A | |
---|---|---|
GB2312 | 5229 | |
四角號碼 | 4380.5 | |
頻序 A/B | 378 | 440 |
頻次 A/B | 7405 | 2616 |
普通話 | hu yu |
小篆 | ||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越 | 度也。从走,戉聲。〔王伐切〕 (36 / 30) | 走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走」,「戉」聲。本義是越過、跨過。 19 字 詳解: 從「走」,「戉」聲。本義是越過、跨過。《說文》:「越,度也。从走,戉聲。」如《楚辭.天問》:「阻窮西征,巖何越焉?」王逸注:「越,度也。」《戰國策.西周策》:「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越河而攻南陽。」 「越」引申表示(時間上的)經過。如《尚書.召誥》:「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清華壹.尹至》簡1:「越今昀=(旬日)。」「旬日」即十日。又引申指經歷。如《呂氏春秋.長攻》:「若燕、秦、齊、晉,山處陸居,豈能踰五湖九江、越十七阨以有吳哉?」高誘注:「越,歷也。」 「越」表示超出、越過。《荀子.議兵》:「不屠城,不潛軍,不留眾,師不越時。」楊倞注:「古者行役不踰時也。」引申表示勝過。如《文選.枚叔〈上書重諫吳王〉》:「今漢親誅其三公,以謝前過,是大王威加於天下,而功越於湯武也。」 「越」表示遠離。如《尚書.泰誓上》:「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孔傳:「越,遠也。」引申表示違背。如《後漢書.宦者列傳》:「然真邪並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視聽,蓋亦有其理焉。」李賢注:「越,違也。」 「越」亦表示超出規定或範圍。如《周易.繫辭下》:「其稱名也,雜而不越。」引申表示超出本分、僭越,如《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以弟誅兄而非暴也,君臣易位而非不順也。」 「越」表示越族,乃中國東南和南部地區多個民族的泛稱。由於部落眾多,合稱「百越」或「百粵」。如《莊子.逍遙遊》:「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呂氏春秋.恃君》:「揚、漢之南,百越之際,敝凱諸、夫風、餘靡之地,縛婁、陽禺、驩兜之國,多無君。」高誘注:「越有百種。」又以「越」作為南方地域的代稱。如《墨子.兼受中》:「古者禹治天下……南為江、漢、淮、汝,東流之,注五湖之處,以利楚、荊、越與南夷之民。」唐代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五十六:「越客採明珠,提攜出南隅。」王琦注:「越,南越也,今廣東是。」 春秋戰國時期,江浙一帶的越人建立了吳國和越國。金文本以「戉」或「[戉阝]」(從「戉」從「邑」)表示越國的越。後以「越」代替「[戉阝]」表示國名,「越」行而「[戉阝]」廢。(參商承祚)如《左傳.宣公八年》「盟吳越而還」,杜預注:「越國,今會稽山陰縣也。」孔穎達疏:「越,姒姓。其先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自號於越。」《墨子.親士》:「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勾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 「越」也表示散發、散失。如《左傳.昭公四年》:「今藏川池之冰棄而不用,風不越而殺,雷不發而震。」杜預注:「越,散也。」《淮南子.精神》:「故曰嗜慾者使人之氣越,而好憎者使人之心勞,弗疾去,則志氣日耗。」高誘注:「越,失。」 「越」表示聲音高亢、高揚。《爾雅.釋言》:「越,揚也。」王引之《經義述聞》:「揚、越,一聲之轉,故發揚之轉為發越,飛揚之轉為飛越,播揚之轉為播越,激揚之轉為激越,清揚之轉為清越。」如《禮記.聘義》:「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越」表示宣揚、散播。如《國語.晉語》:「昔欒武子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不疚,以免於難。」韋昭注:「越,發聞也。」《淮南子.俶真》:「暴行越智於天下,以招號名聲於世。」 《詩.周頌.清廟》:「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王引之《經義述聞》引王念孫云:「對越猶對揚,言揚文武在天之申也。〈大雅.江漢篇〉曰:『對揚王休。』」金文和古書中常見「對揚」的例子,如彔伯簋:「對揚天子不(丕)顯休。」《尚書.說命下》:「說拜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孔傳:「對,答也。答受美命而稱揚之。」故「對越」即答謝稱揚。 「越」表示治理。《廣雅.釋詁三》:「越,治也。」如《尚書.盤庚下》:「肆上帝將復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孔傳:「以徙故,天將復湯德,治理於我家。」《說苑.指武》:「回願得明王聖主而相之,使城郭不脩,溝池不越,鍛劍戟以為農器,使天下千歲無戰鬭之患。」 「越」表示墜落。如《左傳.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車下。」《國語.周語中》:「昔先王之教,懋帥其德也,猶恐殞越。」韋昭注:「猶恐落墜也。」 「越」表示搶奪。如《尚書.康誥》:「凡民自得罪,寇攘姦宄,殺越人于貨,暋不畏死,罔弗憝。」成語「殺人越貨」即本於此。又如北宋曾鞏〈飲歸亭記〉:「其不幸殺越剽攻,駭驚閭巷,而並逐於大山長谷之間。」 「越」還表示孔洞。如《儀禮.鄉飲酒禮》:「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內弦,右手相。」鄭玄注:「挎,持也。相瑟者則為之持瑟,其相歌者徒相也。越,瑟下孔也。」引申表示穿孔。如《國語.周語下》:「如是,而鑄之金,磨之石,繫之絲木,越之匏竹,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韋昭注:「越匏竹以為笙管也。越,謂為之孔也。」 「越」可作發語詞。如《尚書.大誥》:「越予沖人,不卬自恤。」王引之《經傳釋詞.粵越》:「越,猶惟也。《書.大誥》曰『越予小子』,言惟予小子也;又曰『越予沖人』,言惟予沖人也。」 「越」可作副詞,表示越發、更加。如南宋辛棄疾〈浣溪沙.贈子文侍人名笑笑〉:「歌欲顰時還淺笑,醉逢笑處卻輕顰,宜顰宜笑越精神。」《紅樓夢》第1回:「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內。」「越…越…」疊用可表示事物進一步發展。如清代袁枚〈五月廿日還山留別蘇杭諸友〉:「兄弟花開似棠棣,越到夕陽花越紅。」 2227 字 相關漢字: 走,戉,邑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越」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越嶲衛軍民指揮使司, 越巂衛, 越溪巡司, 越州衛, 騰越州… | (5/7)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不可逾越, 殺人越貨, 翻山越嶺, 越俎代庖, 吳越同舟… | (5/120)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超, 卓, 穿, 代, 度, 飛, 軼, 泆, 優, 逾, 踰, 跨, 扒, 庖, 紕, 殺, 巂, 聿, 椥, 僭, 俎, 誂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Kingdom Yue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general term for Southern Chinese; Vietnam |
v. | exceed, go beyond, overpass, overstep, get over, jump over; transgress |
瀏覽次數: 15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