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爿 (主部件) 共 7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爿 | 甲骨文釋為「牀」,一個有力的側證為甲骨文中的「疒」字(「疾」的初文),象人躺在「爿」或「片」上,表示臥病在牀。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36969:「才(在)爿」。 「爿」於方言中多作為量詞,用於田地、商店、工廠、旅舍等,如《文明小史》第十回:「一路言來語去,不知不覺,已到了昨日所住的那爿小客棧內。」 | ||||||||||||||||||||
疒 | 另有字形從一腹脹人形,疑表示人患肚腹之疾。簡言之,整個字的構形正象人倚牀,與《說文》:「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凡从疒之屬皆从疒。」釋義相合。 從「人」從「爿」之形後來筆畫化,把人的身軀和「爿」的豎筆合而為一,剩下牀形和象人手臂的一橫,為小篆和楷書「疒」所本。「疒」後來成為漢字中一重要的部首,而凡從疒的字,多與疾病有關。 甲骨文表示生病,《英》1122:「疒(疾)齒」,指牙齒有疾。又表示急速,《合集》12900:「疒(疾)雨,亡(無)匄(害)」,表示雨勢迅急,沒有害。 甲骨文另有從「大」從「矢」亦聲的「疾」字,本義是急速;而「疒」的本義是生病。兩字本義不同,因為聲音相同,可互相借用。故兩字都可表示急速和疾病,後來這兩種字形都被「疾」字取代,參見「疾」。 | ||||||||||||||||||||
妝 | 「妝」字之甲金文皆從「女」,「爿」聲,《說文》所謂「牀省聲」無稽於古文字。 卜辭用作人名,如《合集》5652:「巫妝」,意謂名為妝的巫師。此句中的「妝」一說用義不明(參劉興隆)。 金文用作人名,見於鄦子妝𠤳。 簡帛通作「莊」,如《郭店簡.緇衣》簡23引〈祭公之寡(顧)命〉:「妝句(后)」。今本《逸周書.祭公解》「妝」作「莊」,表示莊重,全句意謂莊重的皇后。 「妝」亦通作「裝」,如《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妝聾做啞」。 古詩用其本義,如〈飲湖上初晴復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也用其引申義,如〈木蘭詩〉:「阿妹聞姊來,當戶理紅妝」。 | ||||||||||||||||||||
戕 | 甲骨文疑表示殺害,《合集》35301:「其遣戕」,表示派遣人來刺殺。 金文通假為「壯」,表示勇武強大,配兒鉤鑃:「戕(壯)于[戎攻]」。「戎攻」古書作「戎工」,指軍事。全句意謂軍力強盛。意思相近的說法還有「武于戎攻」,嘉賓鐘:「武于戎攻」,可證「壯」表示勇武。 | ||||||||||||||||||||
寐 | 小篆據泰山刻石的字形應分析為從「宀」從「爿」,「未」聲。《說文》的篆形有誤,「未」上多了一橫筆。參見「夢」。 「寐」的本義是睡著。《說文》:「寐,臥也。从㝱省,未聲。」段玉裁注:「俗所謂睡著也。」古書中的例子如《詩.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夙興夜寐」即早起晚睡,形容勤勞。《史記.趙世家》:「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飢而忘食。」 「寐」也是魚名。《山海經.東山經》:「是山也,廣員百里,多寐魚。」郭璞注:「寐魚,即鮇魚。」 | ||||||||||||||||||||
夢 | 金文從「◎」從「夕」。從「夕」表示做夢多是在晚上。金文用為人名,如吳王壽夢之子劍,「姑發難壽夢」是器主之父,「姑發」為氏,「難壽夢」為名,即古書中的吳王壽夢。(曹錦炎)如《左傳.襄公十年》:「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壽夢也。」 戰國文字「夢」上部的「◎」和「蔑」所從的偏旁有混同的情況。《說文》分為「㝱」和「夢」兩個字。「㝱」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加上「宀」旁。許慎以為「㝱」字從「疒」,其實本應作「爿」。(裘錫圭)《說文》「㝱」的篆形在「夢」上多了一橫筆。《說文》:「㝱,寐而有覺也。从宀从疒,夢聲。」而《說文》的「夢」字則是把意符「爿」換為「夕」。《說文》:「夢,不明也。从夕,瞢省聲。」「㝱」和「夢」是一字的異體。(謝明文) 古書中表示做夢的例子如《論語.述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又表示所做的夢,如《國語.晉語》:「公使囚之,且使國人賀夢。」 「夢」也表示想像、幻想。如《荀子.解蔽》:「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楊倞注:「夢,想象也。劇,囂煩也。」北宋蘇軾〈贈清涼寺和長老〉:「老去山林徒夢想,雨餘鐘鼓更清新。」 「夢」表示昏亂不明之貌。《爾雅.釋訓》:「夢夢,亂也。」如《詩.大雅.抑》:「視爾夢夢,我心慘慘。」毛傳:「夢夢,亂也。」孔穎達疏:「夢夢者,言王政昬亂之意也。」又如《馬王堆帛書.道原》第1行:「濕=(濕濕)夢=(夢夢),未有眀(明)晦。」 | ||||||||||||||||||||
牆 | 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通假作「將」,師㝨簋:「夙夜卹厥牆(將)事」,表示日夜敬謹於所奉行之事(林潔明),相當於追簋:「夙夕卹厥死(尸)事」,「死」通「尸」,「尸」,主也,謂慎所主持之事(郭沫若)。又用作人名,如史牆盤。 《郭店楚簡.語叢四》簡1-2:「言而苟,牆有耳。」《詩.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管子.君臣》:「古者有二言:『牆有耳,伏寇在側。』牆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上博楚竹書.孔子詩論》簡28:「牆又(有)薺」,即〈牆有茨〉,是《詩經.鄘風》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