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羊 (包括子部件) 共 13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羊 | 「羊」與「祥」意思和讀音都很密切,所以金文和戰國竹簡「羊」字又可通讀為「祥」,表示吉祥,中山王方壺:「為人臣而𢓉(反)臣其主,不羊(祥)莫大焉。」《上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簡10:「好型(刑)則不羊(祥),好殺則作亂。」 「羊」字亦是漢字極重要的部首。《說文》:「羊,祥也。从𦫳,象頭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凡羊之屬皆从羊。」按「羊」古可通讀作「祥」,參見「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考工記注》曰:『羊,善也。』按譱、義、羑、美字皆从羊。」 甲金文用作本義,指羊隻。《合集》738正:「今日𤉲(燎)三羊、二豖、三犬。」全句指今天用三隻羊、二隻豬、三隻犬作燎祭。另用作人名,《合集》15314:「帚(婦)羊示十屯」,指名叫羊的婦人整理了十對牛胛骨。師㝨𣪕:「毆孚(俘)士女羊牛。」 金文又用作氏名,羊子戈:「羊子之艁(造)戈。」又有「羊角」一詞,用作地名(何琳儀),羊角戈:「羊角之亲(新)艁(造)散戈。」《左傳.襄公廿六年》:「齊烏餘以廩丘奔晉,襲羊角取之。」地在今山東鄆城西北。 另漢帛書「羊」字可讀作「詳」,指詳細。《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獻書趙王章》第236行:「臣願王兵〈與〉下吏羊(詳)計某言而竺(篤)慮之也。」全句意謂臣子我希望君主與下屬詳細思考我的說話,並周詳地考慮它。 | |||||||
沈 | 甲骨文用作祭名,是沈牲畜或玉之祭。《周禮.大宗伯》:「以貍沈祭山林川澤」鄭玄注:「祭山林曰埋,川澤曰沈。」《淮南子.說山訓》:「齋戒以沈諸河」高誘注:「祀河曰沈」。文獻亦有沈玉的記載。《左傳.襄公十八年》:「沈玉而濟。」《左傳.定公三年》:「執玉而沈」。 金文轉變為形聲字,從「水」,「冘」聲,為小篆字形所本。金文有「沈子」一詞,相當於文獻的「沖子」,孔穎達《尚書正義》:「沖、童聲相近,皆是幼小之名。自稱童人,言己幼小無知,故為『謙也』」。「沖子」即「童子」,本指年齡幼小,後來用作特定場合的謙稱(董珊、蔣玉斌、周忠兵)。 《清華簡一.皇門》有「沈人」一詞,「沈人」即「沖人」,指年紀尚幼的人之意。 《說文》:「沈,陵上滈水也。从水冘聲。一曰濁黕也。」 | |||||||
羌 | 甲骨文或於羌下加「土」,或於羌身加「石」,加「糸」,象束縛形。或於羌下加「火」,反映對羌奴所施的酷刑。據甲骨文,羌在商代是西方的一個大國,和商敵對,因此商人常把捕獲的羌人作為祭祀的犧牲。陳夢家、朱歧祥根據商人用羌人為人牲的事實,認為羌可能是夏朝遺民,故與商敵對。 甲骨文表示羌人,又用作國名和地名。金文表示羌族,又用作人名。 《說文》:「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聲。南方蠻閩从虫,北方狄从犬,東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種也。西南僰人、僬僥,从人;蓋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唯東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於海』。有以也。𡹽,古文羌如此。」 | |||||||
姜 | 按兩說皆有理,不過金文上部大多從羊不省。參見「羌」。「羌」、「姜」皆從羊,一從人,一從女,馬敍倫認為羌、姜古為一字,可備一說。 甲骨文姜為奴隸,用為人牲。金文用作姓氏,衛鼎:「衛乍(作)文考小仲姜氏盂鼎」。《詩.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毛亨傳:「姜,姓也。……姜姓者,炎帝之後。」《通志.氏族略三》:「姜氏,姓也。炎帝生姜水,因生以為姓。」 《說文》:「姜,神農居姜水,以爲姓。从女羊聲。」 又「姜」現用作「薑」之簡化字。 | |||||||
徉 | 篆文「徉」義為悠然自得地漫步。《玉篇》:「徉,徜徉也。」《廣韻》:「徜徉,戲蕩也。」 卜辭用作地名,如《合集》8209:「干徉」。 簡帛「羊」通作「徉」,如《尹灣汗簡.神烏賦》簡16:「尚(徜)羊(徉)其旁,涕泣從(縱)橫」,意謂在其旁邊徘徊、哭泣。 古詩通作「佯」,表示假裝,如杜甫《不見》:「不見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 |||||||
恙 | 王鳳陽指出,「恙」與「殃」、「祥」是同源詞,神鬼降禍叫「殃」,神鬼示警叫「祥」,神鬼降災而使人遭受各種凶咎,包括疾病等叫「恙」。所以,「恙」是「殃」、「祥」在人身上的具體體現。「抱恙」指抱病在身。「恙」常用為問候語,「不恙」、「無恙」旨在祝願吉祥。 甲骨文辭殘,用法不祥。金文用作人名,二十年鄭令戈:「鄭令韓恙」,意謂鄭國縣令名叫韓恙。 戰國竹簡通假為「祥」,《清華簡三.傅說之命》簡5:「且天出不恙(祥)」,意謂天降不祥。《上博竹書五.三德》簡11:「善勿滅,不恙(祥)勿為。」意謂不要泯滅善心,不做不祥的事。《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18正貳:「命曰吉恙(祥)門」。《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簡249:「甲失火,去不恙(祥)。」意謂甲日失火,可除去不祥。 又表示災禍,《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59背叄:「不出壹歲,家必有恙。」意謂不出一年,家必有禍。又表示災氣、疾病,《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60背貳:「人毋(無)故而髮撟若虫及鬚眉,是謂恙氣處之。」意謂人的頭髮、鬚眉都無緣無故卷曲,狀如蟲子,是病氣滯留的現象。 | |||||||
祥 | 金文用作吉祥之祥。陳逆簠:「擇厥吉金,台(以)乍厥元配季姜之祥器」,「季姜」是排行最小的姜姓女子,意謂選擇堅固的金屬,給元配季姜鑄造吉祥之器。又以「羕」表示「祥」,中山王方壺:「為人臣而𢓉(反)臣其宔(主),不羕(祥)莫大焉」,意謂作為臣子,反而以君主為臣,沒有比這樣更不祥的。 簡帛用作本義,《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第154行:「兵者,不祥之器。」又以「羊」表示「祥」,《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58背:「不羊(祥)」。 | |||||||
羞 | 《左傳.隱公三年》有「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一語,而《周禮》、《儀禮》、《禮記》各篇亦有「薦羞」、「膳羞」、「羞庶羞」、「羞牛牲」、「羞羊燔」等用語。《說文》:「羞,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從丑,丑亦聲。」從文字進化的觀點看,「羞」應該是「饈」的初文,後因「羞」字給借作羞恥的「羞」,遂有人加注「食」而得出「饈」,以表明「羞」進獻的食物的原義。 甲骨文表示進獻,《合集》30768:「祀其羞,王受又(祐)」,意謂在祭祀中進獻(祭品),王受到保祐。 金文表示進獻,武生鼎:「乍(作)其羞鼎」,「羞鼎」即進獻食物用的鼎。又表示追擊,不其簋蓋:「王令(命)我羞追于西。」多友鼎:「武公命多友率公車,羞追于京𠂤(師)」。 戰國竹簡表示羞恥,《睡虎地秦簡.語書》簡11:「不羞辱」。 | |||||||
茍 | 《說文》:「茍,自急敕也。从羊省从包省从口。口,猶愼言也。从羊,羊與義、善、美同意。凡茍之屬皆从茍。𦰶(𦯗𠷜),古文羊不省。」許說中的「敕」是警誡的意思,而「自急敕」則有「自省」、「自我警惕」的意味,這與後起的「敬」、「警」等字都有意義上的聯繫。 甲骨文表示警戒,《合集》20390:「令茍(警)舊𠂤(師)」,意謂命令告戒舊地的軍隊。又用作地名。地名未必能反映「茍」的原義,反而可能是因為「茍」的正面意義而以之為名。 金文表示恭敬,大保簋:「大保克茍(敬)亡(無)遣(譴)」,意謂太保能自敬慎,沒有災譴。師虎簋:「茍(敬)夙夜勿灋(廢)朕令」,意謂朝夕虔敬,不要荒廢我的命令。又用作人名。 郭沫若曾認為「茍字缺口」的一字乃「狗」的象形字,而認為「敬」乃「警」的初文,此一說法,我們認為不可取,其理由有幾點:一者,「茍」、「狗」只是隸變以後才共有「句」,但小篆、金文以上都各有所本,「茍」是從「羊」從「卩」;「狗」從「犬」從「句」,是一形聲字。由於「茍」、「狗」形義實都迥殊,故商承祚曾譏郭說「迂迴」。二者,從狗之「警衛」入手,雖或可解釋「警」,但便不能回頭解釋「敬」;相反,「人自急敕」可解釋「敬」之餘,亦不難進一步解釋「警」,如警惕實乃心之存敬。 最後必須指出,「茍」很容易與「苟」相混淆,宜加注意。《康熙字典》「茍」隸屬「艸」部,其實是混淆了「茍」與從「艸」的「苟」。因為本網頁字頭的部首都按照《康熙字典》來編排,限於體例,暫且仍把「茍」歸在「艸」部。但讀者應注意「茍」並非從「艸」。 | |||||||
敦 | 甲金文「𦎫」多表示敦伐、攻擊,故「𦎫」後來加從「攴」(象手持棍棒)。早期甲金文「𦎫」字或於「亯」下加一橫畫,作用不明。 甲骨文用作地名,又表示敦伐。金文用作青銅器名,是盛黍稷的食器,故「敦」字或從「金」、「皿」。齊侯敦:「齊侯乍(作)飤𦎫(敦)」,表示齊侯鑄造盛食物用的敦。又表示攻擊,禹鼎:「敦伐噩,休,隻(獲)厥君馭方。」不其簋蓋:「汝及戎大敦[尃戈]。」宗周鐘:「王敦伐其至」。《詩.魯頌.閟宮》:「敦商之旅」,《詩.大雅.常武》:「鋪敦淮濆。」「鋪敦」相當於「搏敦」(攻擊)。 《說文》:「敦,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从攴𦎫聲。」 |